[发明专利]一种显示主板电源故障的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30861.0 | 申请日: | 2020-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3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 发明(设计)人: | 陈咏喧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40 | 分类号: | G01R31/40;G01R19/165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杨帆;宋薇薇 |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主板 电源 故障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主板电源故障的电路,包括欠压检测电路、过压检测电路、过流检测电路、第一逻辑器件、第二逻辑器件、第一LED驱动电路、第二LED驱动电路和关断组件,待测主板电源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欠压检测电路和过压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第一逻辑器件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欠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和过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第一逻辑器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一LED驱动电路;待测主板电源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过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过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LED驱动电路,第二逻辑器件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逻辑器件的输出端和过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第二逻辑器件的输出端与关断组件连接。本发明能减少人员检查的时间,在电源出现异常时保护后端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领域,更具体地,特别是指一种显示主板电源故障的电路。
背景技术
工厂时常有大量主板以及小卡需要除错以及维修,一般来说,产线接收到故障的主板会先上电检查,了解是否有主板电源无法正常输出或是解读CPLD讯号是否停在某一个阶段,如果找到错误之后,需要由人工判断是否有焊接问题亦或是有烧毁芯片/组件的现象,这些流程都确认之后,再重新焊接新的组件并且再次检查是否有电源故障被排除。
这些步骤流程都是需要人工处理,并且这个所花费的时间极度仰赖除错工程师的经验与技术,另外,由于主板电源至少有二十几组以上,这是让人无法快速找到问题点并且系统化除错的原因。举例来说:在系统运行中若有一组主板电源异常,使得电源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自行关闭电源输出,由此导致整个系统停机无法运作,而此时除错工程师需要人工架设示波器或是用数字电表一组一组繁琐的量测,才能找出发生异常的电源,这往往需要花费数小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主板电源故障的电路,通过对电压和电流进行检测来判断电源是否出现故障,并且可以在电源出现故障时用LED进行显示,大幅减少除错人员检查的时间,并且设置关断组件在电源出现异常时保护后端组件。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主板电源故障的电路,包括如下部件:欠压检测电路、过压检测电路、过流检测电路、第一逻辑器件、第二逻辑器件、第一LED驱动电路、第二LED驱动电路和关断组件,
待测主板电源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欠压检测电路和所述过压检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逻辑器件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欠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过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逻辑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LED驱动电路;
待测主板电源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过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过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LED驱动电路,所述第二逻辑器件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逻辑器件的输出端和所述过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逻辑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关断组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过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待测主板电源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输入经过第一分压电路得到的最大基准电压,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逻辑器件的输入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过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一带隙基准,设置在所述第一分压电路中以减少温度对所述最大基准电压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欠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二比较器,所述第二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待测主板电源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输入经过第二分压电路得到的最小基准电压,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逻辑器件的输入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欠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二带隙基准,设置在所述第二分压电路中以减少温度对所述最小基准电压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流检测电路包括放大器,所述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经过第一电阻与所述待测主板电源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直接与所述待测主板电源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08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