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喷码机协同喷码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28352.4 | 申请日: | 2020-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55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陈佳;房鸿利;刘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科思汇标识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41M5/00 | 分类号: | B41M5/00;G06M3/02;G05B19/4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6 | 代理人: | 戎德伟 |
| 地址: | 264006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喷码机 协同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多喷码机协同喷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1)采用若干喷码机共同对一条生产线上的管材进行当前喷码信息喷印,获取采用当前喷码信息喷印的管材计米值,当所述管材计米值达到预设的单根管材长度时,对管材进行切割并给出切刀动作信号,每个切割动作伴随一个当前喷码信息的发送指令;
(12)根据所述切刀动作信号对切割的管材段数进行统计,将统计的所述管材段数与预设的单包管材打包数量比对;
(13)判断所述当前喷码信息的发码数量是否达到预设的单包管材打包数量,a)若所述当前喷码信息的发码数量小于预设的单包管材打包数量,维持发送当前喷码信息;b)若所述当前喷码信息的发码数量达到预设的单包管材打包数量进行喷码信息切换,将对管材进行喷码的当前喷码信息切换为下一喷码信息并重新进行管材段数和发码数量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喷码机协同喷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1)采用若干喷码机共同对至少两条生产线上的管材进行当前喷码信息喷印;
获取每条生产线采用当前喷码信息喷印的管材计米值,当所述管材计米值达到预设的单根管材长度时,对管材进行切割并给出切刀动作信号,每条生产线上的每个切割动作伴随一个当前喷码信息的发送指令;
(22)根据所述切刀动作信号对每条生产线切割的管材段数进行统计,将统计的所述管材段数与预设的单包管材打包数量比对;
(23)判断所述当前喷码信息的发码数量是否达到预设的单包管材打包数量,a)若所述当前喷码信息的发码数量小于预设的单包管材打包数量,维持发送当前喷码信息;b)若所述当前喷码信息的发码数量达到预设的单包管材打包数量进行喷码信息切换,将对管材进行喷码的当前喷码信息切换为下一喷码信息并重新进行管材段数和发码数量计数;
每个喷码机根据接收的喷码信息的顺序对管材进行喷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喷码机协同喷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生产线上喷码机回传的喷码信息数据并进行数据队列存储,同时接收生产线的翻料传感器信号,按照先入先出的方式将所述数据队列内的当前数据取出,并且判断当前数据内容与后一数据内容是否相同,若不同,输出当前生产线翻料完成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喷码机协同喷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的翻料区配置有翻料机构,翻料区的下方配置有缓存机构,当接收到当前生产线翻料完成信号后,翻料机构动作使管材翻料落入缓存机构,当所有生产线输出当前生产线翻料完成信号后,缓存机构动作使管材落入下方打包机料仓打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喷码机协同喷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料机构采用生产线翻料机,所述缓存机构采用缓冲料仓,缓冲料仓具有通过气缸或电机驱动的控制启闭的阀门。
6.一种多喷码机协同喷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米模块,用于采用喷码机共对生产线上的管材进行当前喷码信息喷印时,获取采用当前喷码信息喷印的管材计米值;
切割发码模块,用于当所述管材计米值达到预设的单根管材长度时,对管材进行切割并给出切刀动作信号;每个切割动作伴随一个当前喷码信息的发送指令;
管材统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切刀动作信号对切割的管材段数进行统计;
管材对比模块,用于将统计的所述管材段数与预设的单包管材打包数量比对;
发码判断切换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当前喷码信息的发码数量是否达到预设的单包管材打包数量,a)若所述当前喷码信息的发码数量小于预设的单包管材打包数量,维持发送当前喷码信息;b)若所述当前喷码信息的发码数量达到预设的单包管材打包数量进行喷码信息切换,将对管材进行喷码的当前喷码信息切换为下一喷码信息并重新进行管材段数和发码数量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科思汇标识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烟台科思汇标识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835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