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氮有机废水总氮的去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24497.7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7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朱辉;王凯;曹惠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科盛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4;C02F101/16;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刘宇波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废水 去除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生物环境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含氮有机废水总氮的去除方法,具体包括步骤如下:采用单向进水的方式将好氧池、厌氧池、缺氧池依次连通,并在好氧池、厌氧池、缺氧池上对应连接好氧驯化池、厌氧驯化池、缺氧驯化池;选取驯化池所用的菌剂,并对所有菌剂预先进行菌种复苏;在驯化池中接入对应的菌种,菌种经过驯化后,分别加入到好氧池、厌氧池、缺氧池,添加挂膜载体进行搅拌,达到稳定阶段;采用水量递增的方式进行原水的补水。本发明在处理含氮有机废水时,可有效缩短微生物的适宜时间,达到出水稳定的目的,实际操作简单,成本低,投入少,适宜现场规模化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环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氮有机废水总氮的去除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愈加严重。氮、磷是使湖泊、水库、浅滩等流速较缓慢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素。近来也有一些研究认为,含磷、氮浓度较高的急速水域也能产生富营养化。因此,脱氮已成为水质处理必不可少的部分。
1、含氮废水来源与危害
含氮废水来源广泛,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2)农业污染物;(3)垃圾填埋场渗滤液。
氮废水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NH3-N的氧化,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体发黑发臭,水质下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存。(2)水中氮素含量过多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造成一系列的后果。(3)水中的NO2-N和NO3-N对人和水生生物有较大的危害。
2、传统的脱氮方法,传统的脱氮方法主要是生物法、物化法等。
生物法:生物处理方法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废水脱氮法。其一般由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组成。硝化过程是在异养菌或自养菌的作用下,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氮,进一步氧化成硝酸盐氮的过程。反硝化过程是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将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的过程。废水中存在着有机氮、氨氮、硝态氮等形式的氮,其中以氨氮和有机氮为主要形式。在生物梳理过程中,有机氮被一样微生物氧化分解,即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氨氮,而后经硝化过程转化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最好通过反硝化作用使硝态氮转化为氮气,逸入大气,从而降低废水中N的含量。硝化细菌为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细菌的生长代谢尤为缓慢,在实际的规模化生产中较为困难,其相对于一般细菌培养的代时较长,对溶解氧、温度等较为敏感。目前对硝化的细菌培养已有相关发明专利,但其只是培养单一的硝化细菌制剂,单一菌株在处理污水时会造成总氮的积累,因此还需要配合反硝化细菌进行脱氮
物化法。主要包括:吹脱法、化学沉淀法,还有选择性离子交换法、乳化液膜分离及超重力脱氮等物化除氮法。物化法一般具有快速高效的优点,但其通常需要投加试剂,运行费用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氮有机废水总氮的去除方法,以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有效缩短微生物的适宜时间,达到出水稳定的目的。脱氮已成为水质处理必不可少的部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含氮有机废水总氮的去除方法,具体包括步骤如下:
S1、采用单向进水的方式将好氧池、厌氧池、缺氧池依次连通,并在好氧池、厌氧池、缺氧池上对应连接好氧驯化池、厌氧驯化池、缺氧驯化池;
S2、选取好氧驯化池、厌氧驯化池、缺氧驯化池所用的菌剂,并对所有菌剂预先通过糖蜜水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菌种复苏;
S3、按照体积比为1-5%的接种量分别在好氧驯化池、厌氧驯化池、缺氧驯化池中接入对应的菌种,菌种经过驯化后,分别加入到好氧池、厌氧池、缺氧池,同时添加挂膜载体进行搅拌,直到各反应池系统达到稳定阶段,所述的稳定阶段是其pH值处于稳定阶段,且氨氮降解率维持稳定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科盛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科盛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44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校德育教育辅助教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爆燃的陶艺窑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