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地层地下连续墙与钻孔灌注桩竖向结合施工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23971.4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5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光强;孙小猛;余秀平;岑峰;李勇海;宋文超;谭满生;李岩;左言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18 | 分类号: | E02D5/18;E02D1/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周静 |
地址: | 2151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地层 地下 连续 钻孔 灌注 竖向 结合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地层地下连续墙与钻孔灌注桩竖向结合施工的方法,步骤如下:(1)槽壁加固及导墙施工:地下连续墙两侧采用双轴搅拌桩进行槽壁加固,导墙采用倒“L”型;(2)地连墙槽段和桩孔施工:利用成槽机和旋挖钻机循环施工,完成地连墙槽段和桩孔施工后,清理沉渣;(3)将制作完成的地连墙钢筋笼和桩钢筋笼整体吊装,吊装完成后,再次清除地连墙槽段和桩孔内沉渣;(5)采用导管法灌注混凝土,墙桩整体一次浇筑完成。本发明提供的施工方法,通过在地下连续墙底部设置钻孔灌注桩,墙桩竖向结合,用桩嵌岩深度,代替地下连续墙嵌岩深度,实现在软硬结合地层中快速成槽,解决了地下连续墙嵌岩施工的难题,经济、高效的完成施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地层地下连续墙与钻孔灌注桩竖向结合施工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连续墙开挖技术起源于欧洲。它是根据打井和石油钻井使用泥浆和水下浇注混凝土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1950年在意大利米兰首先采用了护壁泥浆地下连续墙施工,20世纪50~60年代该项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及前苏联得到推广,成为地下工程和深基础施工中有效的技术。
地下连续墙是基础工程在地面上采用一种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挖出一条狭长的深槽,清槽后,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然后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槽段,如此逐段进行,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作为截水、防渗、承重、挡水结构。其施工振动小,墙体刚度大,整体性好,施工速度快,可省土石方,可用于密集建筑群中建造深基坑支护及进行逆作法施工。适用于建造建筑物的地下室、地下商场、停车场、地下油库、挡土墙、高层建筑的深基础、逆作法施工围护结构,工业建筑的深池、坑、竖井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主要城市均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目前国内在软土层中施做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在软硬结合地层中,嵌岩式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技术仍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在应用和实践方面的资料非常有限。可以预期的是,为了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要求,随着越来越多的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地下连续墙,需要在嵌岩或更加困难的条件下进行施工。
参考国内软土地区入岩型地下连续墙施工中,以双轮铣槽机应用比较。双轮铣槽机成槽施工效率较高,但成槽成本以及进出场费用较高;冲孔桩机施工进尺慢,周期长,震动对槽壁的扰动较大,不适宜在紧邻建筑物处施工,特别是淤泥等软土地区不宜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地层地下连续墙与钻孔灌注桩竖向结合施工的方法,通过在地下连续墙底部设置两根钻孔灌注桩,用桩嵌岩深度,代替地下连续墙嵌岩深度,解决了地下连续墙嵌岩施工的难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合地层地下连续墙与钻孔灌注桩竖向结合施工的方法,步骤如下:
(1)槽壁加固及导墙施工:地连墙槽段两侧采用双轴搅拌桩进行槽壁加固,导墙采用倒“L”型,导墙内设置0.3×0.3mC30砼支撑,水平间距3m,竖向间距1m,上下交叉布置;
(2)地连墙槽段和桩孔施工:结合每幅地下连续墙长度,在导墙面上准确定位出钻孔灌注桩的中心位置做好标记,采用成槽机分步骤开挖地连墙槽段,先抓至墙底设计标高以上3~5米位置停止开挖,预留3~5米厚黏土层作为旋挖钻的引导土层,以确保旋挖钻机成孔位置以及垂直度;然后利用旋挖钻机在岩石层钻孔,钻孔完成形成桩孔后再利用成槽机抓除剩余的引导土层,最后清除地连墙槽段和桩孔内的沉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39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