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融合先验信息和稀疏约束的社团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21930.1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5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彬;丁翠;刘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7/16;G06K9/62;G06F111/04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融合 先验 信息 稀疏 约束 社团 检测 方法 | ||
1.一种融合先验信息和稀疏约束的社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相关的人工网络和实际网络数据集,求解网络相应的邻接矩阵Vij;
步骤2、获取网络中相关节点的Must-link先验信息,构建矩阵Mij作为节点间的Must-link关系矩阵;
步骤3、将Must-link先验信息融合到非负矩阵分解模型中,构建新的社团检测模型;
步骤4、对迭代求解后的节点划分矩阵进行组稀疏约束;
步骤5、根据类重表示矩阵进行网络社团结构检测,得到最终的社团划分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融合先验信息和稀疏约束的社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求解网络相应的邻接矩阵Vij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1.1、求出网络数据集的最大值n,构建一个n×n的初始矩阵V;
步骤1.2、根据以下公式(1)对初始矩阵V进行赋值,得到网络的邻接矩阵Vij;
式(1)中,E表示网络中的边,vi,vj表示节点i和j。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融合先验信息和稀疏约束的社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Must-link关系矩阵Mij的具体构建过程为:
如果网络中节点i和节点j具有Must-link这一关系,也表示节点i和节点j必须属于同一个社团,因此节点间的Must-link关系矩阵Mij可通过以下公式(2)进行定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融合先验信息和稀疏约束的社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为:
步骤3.1、使用欧氏距离来衡量节点i和节点j之间的相似程度,表示如以下公式(3)所示:
式(3)中hi,hj分别代表节点i和节点j的相似向量,sim(hi,hj)代表节点i和节点j的欧氏距离;
步骤3.2、使用NMF模型对邻接矩阵Vij进行分解,得到基矩阵W和划分矩阵H;
步骤3.3、根据步骤2求得的Must-link关系矩阵Mij和步骤3.2求得的划分矩阵H得到先验信息的计算公式,如以下公式(4)所示:
式(4)中,Tr代表矩阵的迹,矩阵D代表Must-link关系矩阵Mij的对角矩阵,其定义如下公式(5):
矩阵L=D-M,是矩阵M的拉普拉斯矩阵;
步骤3.4、将步骤3.3得到的先验信息融合到NMF模型中,形成新的社团检测模型,如以下公式(6)所示:
式(6)中,λ是用来平衡先验信息和网络拓扑结构的参数,代表求解矩阵的F2范数,Tr代表求解矩阵的迹;
步骤3.5、对公式(6)所示的模型进行求解,得到W和H的迭代公式,W的迭代公式如公式(7)所示,H的迭代公式如公式(8)所示;
步骤3.6、按照公式(7)和公式(8)对模型进行迭代求解,直到达到迭代终止条件,求出最终的节点划分矩阵H”。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融合先验信息和稀疏约束的社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为:
采用L1/L2范数对节点划分矩阵H”进行稀疏化处理,其L1/L2范数定义如下公式(9)所示:
式(9)中,l为向量a的长度,若s(a)的值设置为0,则向量a没有进行稀疏化处理;若s(a)的值设置为1,则向量a进行了完全稀疏化处理,即向量a中只保留了一个非零元素,其它元素全部为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融合先验信息和稀疏约束的社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进行网络社团结构检测的具体过程为:节点划分矩阵H”是节点的新表示矩阵,同时该矩阵也为节点的社团隶属矩阵,即社团中的某一列代表一个节点,那么该列中最大值所在的行即为该节点的类标,然后将这个类标指派给该节点,从而完成社团划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193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长距离胶带输送机的综合保护方法
- 下一篇:设备功能设置方法及系统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