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拖车钩安装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21775.3 | 申请日: | 2020-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3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牛宝忠;杨克璧;黄瑛;孙晓燕;张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D1/48 | 分类号: | B60D1/48;B60D1/56;B60D1/04 |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拖车 安装 结构 | ||
1.一种拖车钩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槽型的前防撞梁(1)的槽底开设的供拖车杆(10)穿过的通孔(20),通孔(20)后方设置有螺母座(31),车长方向上拖车杆(10)的螺纹段(11)前方紧邻设置有扩胀单元(40),拖车杆(10)的螺纹段(11)旋入螺母座(31)后,扩胀单元(40)后端与螺母座(31)挤压驱使扩胀单元(40)前端张开,扩胀单元(40)前端张开后与前防撞梁(1)的槽底构成限制拖车杆(10)相对于前防撞梁(1)向前位移的限位配合;所述扩胀单元(40)包括在拖车杆(10)的螺纹段(11)前方周向均匀间隔布置的至少2个瓦型块(41),瓦型块(41)外侧中部靠后处设置有C形卡簧(42)约束瓦型块(41)贴靠在拖车杆(10)上,拖车杆(10)紧邻瓦型块(41)前端设置有外凸的台阶轴(12),拖车杆(10)的螺纹段(11)旋入螺母座(31)后,瓦型块(41)在螺母座(31)与台阶轴(12)之间被挤压驱使瓦型块(41)绕其后端形成前端远离拖车杆(10)的摆动,远离拖车杆(10)的瓦型块(41)前端抵靠在前防撞梁(1)的槽底与其构成限制拖车杆(10)相对于前防撞梁(1)向前位移的限位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车钩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瓦型块(41)外壁中部靠后处开设有用于容纳C形卡簧(42)的限位槽(411),瓦型块(41)之间的间隙所对应的C形卡簧(42)的环段内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拖车钩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瓦型块(41)的后部内侧设置有凸筋(412),所述拖车杆(10)对应凸筋(412)的位置处开设有容纳凸筋(412)的卡槽(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拖车钩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412)及卡槽(13)的前侧壁为壁面朝内前方的导向斜壁,所述瓦型块(41)前端内侧沿设置有朝向内前方的导向面和/或所述台阶轴(12)后端外侧沿设置有朝向外后方的导向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拖车钩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座(31)与瓦型块(41)的接触端为壁面朝外前方的环形面(311),环形面(311)的外圈前凸有内壁面朝内前方的环形台(312),瓦型块(41)的后端面与环形面(311)吻合,环形台(312)的内壁面与瓦型块(41)的外表面之间具有夹角,环形台(312)的根部内径与瓦型块(41)外径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车钩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胀单元(40)包括在拖车杆(10)的螺纹段(11)前方设置的弹性套(43),拖车杆(10)紧邻弹性套(43)前端设置有外凸的台阶轴(12),拖车杆(10)的螺纹段(11)旋入螺母座(31)后,弹性套(43)在螺母座(31)与台阶轴(12)之间被挤压驱使弹性套(43)前端扩张套设在台阶轴(12)上,台阶轴(12)上的弹性套(43)前端抵靠在前防撞梁(1)的槽底,或台阶轴(12)上的弹性套(43)被通孔(20)的孔沿嵌入与前防撞梁(1)构成限制拖车杆(10)相对于前防撞梁(1)向前位移的限位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拖车钩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43)前端内侧沿和/或台阶轴(12)后端外侧沿设置有便于弹性套(43)前端张开的环形引导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拖车钩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0)处设置有环形座(21),环形座(21)的后侧外环后凸有环形台阶(211),所述台阶轴(12)直径小于且接近环形座(21)内环直径,环形台阶(211)与台阶轴(12)之间构成容纳限位扩胀单元(40)后端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拖车钩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座(31)设置在前防撞梁(1)槽口处设置的立板(30)上,立板(30)的中部左右两侧向前延伸至前防撞梁(1)的槽底形成支腿(32),支腿(32)的前端设置有贴靠在前防撞梁(1)的槽底的支脚(33),支脚(33)位于两支腿(32)的背离侧,立板(30)上下两侧搭接在前防撞梁(1)的槽口翻边上,所述立板(30)中段相对于上下两侧向前错位,错位段(34)与立板(30)上下两侧之间圆滑过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177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