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系统防护时间参数自动探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21010.X | 申请日: | 2020-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54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 发明(设计)人: | 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芯河半导体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J11/00 | 分类号: | H04J11/00;H04W24/00;H04W12/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系统 防护 时间 参数 自动 探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无线系统防护时间参数自动探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发送端和接收端发生无线关联,通过认证;步骤2:发送端执行自动探测操作,获得最佳防护时间设置;步骤3:发送端启动自动探测定时器;步骤4:自动探测定时器到期,如果期间发送的常规数据报文的错包率高于预设阈值,则调转到步骤2,进行重新探测以获得最优的防护时间;如果期间发送的常规数据报文的错包率低于预设阈值,则调转到步骤3,无需重新探测,进入下一周期的错包率统计。本发明能够自动探测并选择最优的防护时间设置;在建立无线连接时进行探测,也可以在运行阶段探测,提供动态的、无需用户干预,并且使用正确防护时间参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路由器防护时间技术领域,具体是无线系统防护时间参数自动探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无线路由器无线工作站具有丰富的参数配置。基于OFDM调制技术的802.11a、802.11n、802.11ac、802.11ax都有一个称为防护时间(GI-guard interval)的参数。802.11a使用固定的防护时间为800ns;802.11n、802.11ac具有两个可选的防护时间400ns和800ns。最新推出的802.11ax标准(也称为WiFi 6)则具有三个可选的防护时间,分别为800ns、1.6μs和3.2μs。
不同的防护时间与无线信道利用率有直接关系。理论上,防护时间越短,信道利用效率越高。反之,防护时间越长,信道利用率越低。然而防护时间的选择还受到环境的影响。在开放空间环境下,使用短的防护时间对符号间干扰较低。在狭小的房间办公室环境下,使用短的防护时间可能引起严重的符号间干扰,导致最早错包率提升反而降低信道利用率。
大多数无线路由器提供防护时间配置,一旦配置,无线系统使用固定的用户设置的防护时间。而且这种设置往往是全局的,对各个无线工作站都有效。实际环境中无线工作站相对于无线路由器的位置,两者之间的无线电波路径各部相同。这种全局的设置不能带来灵活的,最优的结果。
现有技术面临的问题是:不具备专业知识的用户不清楚防护时间的概念,更无法对实际环境做出有效评估而做出正确的防护时间选择。在环境发生变化时,无线系统也无法自动的适配环境调整无线系统所使用的防护时间。即便是具有无线知识的工程师,也无法对环境做出评估,也难以使用仪器测量和观察防护时间选择对无线调制信号的符号间干扰造成的影响。工程师往往本能的选择短的防护时间,以期许获得高的信道利用率和吞吐量,而忽略了短的防护时间可能引起严重的符号间干扰导致帧损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无线系统防护时间参数自动探测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线系统防护时间参数自动探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发送端和接收端发生无线关联,通过认证;
步骤2: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一连串固定速率,固定帧长度的探测数据报文;接收端对收到的报文进行应答;发送端记录每个探测数据报文的应答信息;发送端然后统计错包率;发送端遍历收发双方均支持的防护时间,重复上述步骤,收集各个防护时间对应的错包率;最后选择错包率最低的防护时间,作为后续的发送正常数据报文的防护时间设定;如果各防护时间所探测得到的错包率一致,则选用较短的防护时间,获得最佳防护时间设置;
步骤3:发送端启动自动探测定时器;清除常规数据报文错包率统计计数;
步骤4:自动探测定时器到期,如果期间发送的常规数据报文的错包率高于预设阈值,则调转到步骤2,进行重新探测以获得最优的防护时间;如果期间发送的常规数据报文的错包率低于预设阈值,则调转到步骤3,无需重新探测,进入下一周期的错包率统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步骤2中自动探测处理中,探测数据报文的帧长度提供默认值,同时也可提供配置接口;探测数据报文的发送速率采用固定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芯河半导体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未经芯河半导体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10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