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模糊控制的驾驶员制动强度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20256.5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6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杨坤;肖锦钊;王杰;谭迪;付宏勋;王有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W40/09 | 分类号: | B60W40/09;B60W40/00;B60W40/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模 控制 驾驶员 制动 强度 识别 方法 | ||
1.一种基于双模糊控制的驾驶员制动强度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制动踏板压力传感器采集制动踏板压力信号F,通过轮速传感器采集车轮的角速度信号ω,通过制动踏板位移传感器采集制动踏板位移信号l;
步骤二: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得到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
SF=△F/T=(F2-F1)/T
其中:SF为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F为相邻两个采样时刻间的制动踏板压力差值;T为采样周期;F1为当前采样时刻的制动踏板压力;F2为下一采样时刻的制动踏板压力;
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得到车轮线速度:
vw=ω·r
其中:vw为车轮线速度;ω为车轮角速度;r为轮胎滚动半径;
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得到车轮减速度:
aw=△vw/T=(vw2-vw1)/T
其中:aw为车轮减速度;△vw为相邻两个采样时刻间的车轮线速度差值;T为采样周期;vw1为当前采样时刻的车轮线速度;vw2为下一采样时刻的车轮线速度;
步骤三:以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车轮减速度、制动踏板位移为输入变量,基于模糊控制初步识别得到驾驶员的制动意图,具体流程如下:
将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划分为三个模糊子集:小、中、大;
将车轮减速度划分为三个模糊子集:小、中、大;
将制动踏板位移划分为三个模糊子集:小、中、大;
将制动意图划分为三个模糊子集:轻度制动、中度制动、紧急制动;
设置模糊规则如下:
若车轮减速度为小,且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为小,制动踏板位移为小,则制动意图为轻度;
若车轮减速度为小,且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为小,制动踏板位移为中,则制动意图为轻度;
若车轮减速度为小,且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为小,制动踏板位移为大,则制动意图为轻度;
若车轮减速度为小,且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为中,制动踏板位移为小,则制动意图为轻度;
若车轮减速度为小,且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为中,制动踏板位移为中,则制动意图为轻度;
若车轮减速度为小,且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为中,制动踏板位移为大,则制动意图为中度;
若车轮减速度为小,且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为大,制动踏板位移为小,则制动意图为轻度;
若车轮减速度为小,且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为大,制动踏板位移为中,则制动意图为中度;
若车轮减速度为小,且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为大,制动踏板位移为大,则制动意图为中度;
若车轮减速度为中,且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为小,制动踏板位移为小,则制动意图为轻度;
若车轮减速度为中,且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为小,制动踏板位移为中,则制动意图为中度;
若车轮减速度为中,且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为小,制动踏板位移为大,则制动意图为中度;
若车轮减速度为中,且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为中,制动踏板位移为小,则制动意图为中度;
若车轮减速度为中,且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为中,制动踏板位移为中,则制动意图为中度;
若车轮减速度为中,且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为中,制动踏板位移为大,则制动意图为中度;
若车轮减速度为中,且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为大,制动踏板位移为小,则制动意图为中度;
若车轮减速度为中,且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为大,制动踏板位移为中,则制动意图为中度;
若车轮减速度为中,且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为大,制动踏板位移为大,则制动意图为紧急;
若车轮减速度为大,且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为小,制动踏板位移为小,则制动意图为中度;
若车轮减速度为大,且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为小,制动踏板位移为中,则制动意图为中度;
若车轮减速度为大,且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为小,制动踏板位移为大,则制动意图为中度;
若车轮减速度为大,且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为中,制动踏板位移为小,则制动意图为中度;
若车轮减速度为大,且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为中,制动踏板位移为中,则制动意图为中度;
若车轮减速度为大,且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为中,制动踏板位移为大,则制动意图为紧急;
若车轮减速度为大,且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为大,制动踏板位移为小,则制动意图为中度;
若车轮减速度为大,且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为大,制动踏板位移为中,则制动意图为紧急;
若车轮减速度为大,且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为大,制动踏板位移为大,则制动意图为紧急;
基于上述模糊子集、模糊规则和实时输入的驾驶员制动踏板压力变化率、车轮减速度、制动踏板位移数据,可求得驾驶员制动意图的推理结果,利用最大隶属度法对上述推理结果进行反模糊化,即可得到驾驶员制动意图;
步骤四:根据由步骤三得到的驾驶员制动意图,基于如下原则确定制动踏板位移曲线的采样周期:
轻度制动时,制动踏板位移变化缓慢,为节省计算时间,设置制动踏板位移采样周期为0.07s;
中度制动时,制动踏板位移变化适中,设置制动踏板位移采样周期为0.04s;
紧急制动时,踏板位移变化快,为准确计算踏板速度,设置制动踏板位移采样周期为0.02s;基于选定的采样周期和下式计算不同制动意图下的踏板速度:
Vp=△Lp/T=(Lp2-Lp1)/T
其中:Vp为制动踏板速度;△Lp为相邻两个采样时刻间的制动踏板位移差值;T为采样周期;Lp1为本采样时刻的制动踏板位移;Lp2为下一采样时刻的制动踏板位移;
步骤五:以制动踏板位移和制动踏板速度为输入变量,基于模糊控制识别得到制动强度,具体流程如下:
将制动踏板位移划分为五个模糊子集:小、较小、中、较大、大;
将制动踏板速度划分为五个模糊子集:小、较小、中、较大、大;
将制动强度划分为七个模糊子集:极小、小、较小、中、较大、大、极大;
设置模糊规则如下:
若制动踏板位移为小,且制动踏板速度为小,则制动强度为极小;
若制动踏板位移为小,且制动踏板速度为较小,则制动强度为极小;
若制动踏板位移为小,且制动踏板速度为中,则制动强度为小;
若制动踏板位移为小,且制动踏板速度为较大,则制动强度为较小;
若制动踏板位移为小,且制动踏板速度为大,则制动强度为中;
若制动踏板位移为较小,且制动踏板速度为小,则制动强度为极小;
若制动踏板位移为较小,且制动踏板速度为较小,则制动强度为小;
若制动踏板位移为较小,且制动踏板速度为中,则制动强度为较小;
若制动踏板位移为较小,且制动踏板速度为较大,则制动强度为中;
若制动踏板位移为较小,且制动踏板速度为大,则制动强度为较大;
若制动踏板位移为中,且制动踏板速度为小,则制动强度为小;
若制动踏板位移为中,且制动踏板速度为较小,则制动强度为较小;
若制动踏板位移为中,且制动踏板速度为中,则制动强度为中;
若制动踏板位移为中,且制动踏板速度为较大,则制动强度为较大;
若制动踏板位移为中,且制动踏板速度为大,则制动强度为大;
若制动踏板位移为较大,且制动踏板速度为小,则制动强度为较小;
若制动踏板位移为较大,且制动踏板速度为较小,则制动强度为较小;
若制动踏板位移为较大,且制动踏板速度为中,则制动强度为中;
若制动踏板位移为较大,且制动踏板速度为较大,则制动强度为大;
若制动踏板位移为较大,且制动踏板速度为大,则制动强度为极大;
若制动踏板位移为大,且制动踏板速度为小,则制动强度为较小;
若制动踏板位移为大,且制动踏板速度为较小,则制动强度为中;
若制动踏板位移为大,且制动踏板速度为中,则制动强度为较大;
若制动踏板位移为大,且制动踏板速度为较大,则制动强度为大;
若制动踏板位移为大,且制动踏板速度为大,则制动强度为极大;
基于上述模糊子集、模糊规则和实时输入的制动踏板位移和制动踏板速度数据,可计算得到驾驶员制动强度的推理结果,利用最大隶属度法对上述推理结果进行反模糊化,从而可将推理结果转化为一个精确值,即驾驶员制动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025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