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电站用多分裂导线间隔棒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17568.0 | 申请日: | 2020-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11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何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G7/12 | 分类号: | H02G7/12;H02G7/14 |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1 | 代理人: | 邓淑红 |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电站 分裂 导线 间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用多分裂导线间隔棒,包括线夹、耗能弹簧和拉索;线夹包括夹头和连板,夹头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夹爪,一对夹头分设于连板两端,各线夹中心对正交叉布置、通过穿过连板的销轴铰接;各耗能弹簧依次连接于相邻两夹头之间,围成若干耗能弹簧圈;各拉索依次连接于相邻两夹头之间、围成若干拉索圈,拉索圈位于耗能弹簧圈外。使用时,通过各夹头与对应的导线装配,通过拉索保持整个间隔棒呈稳定状态,耗能弹簧处于零内力状态,在微振动、风荷载作用下,连接拉索及耗能弹簧不易松弛及失稳,满足变电站正常运行时的使用要求。大震下,耗能弹簧工作,耗能弹簧因分裂导线中各导线间的位置变化产生往复变形,减小电气设备的地震响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变电设备抗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电站用多分裂导线间隔棒。
背景技术
高压变电站是电网中的关键节点。变电站电气设备通常由陶瓷或复合材料等脆性材料制成,具有较大的地震易损性。变电站的地震破坏,易引发区域甚至骨干电网的大规模停电,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电网的破坏易给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为实现变电站电气功能,变电站电气设备之间通常通过导线连接。1978年日本宫城地震后,研究发现导线的存在易提高电气设备的地震易损性。随着地震烈度的增加,导线中的拉力增加而易造成电气设备的地震破坏。
随着电压等级的升高,分裂导线逐渐应用于高压变电站中。为维持分裂导线中子导线的距离,需在分裂导线中安装一定数量的间隔棒。为减小输电线路的舞动、风振等效应,耗能型间隔棒逐渐应用于输电线路中。输电线路的大幅度振动带动间隔棒上悬挂的质量块,通过质量块之间的撞击、摩擦或通过电涡流等将动能转化为电能或热能的方式耗散输电线路的动能,从而减小输电线路的振动或缩短其振动时间,对输电线路起到保护作用。然而,变电站中的分裂导线的跨度远小于输电线路中导线的跨度,继而造成变电站分裂导线刚度远大于输电线路中导线的刚度,在地震作用下,变电站分裂导线的整体振动幅度远小于输电线路导线振动幅度,继而造成现有用于输电线路的阻尼间隔棒不适用于变电站中。其次,阻尼间隔棒主要用于抑制输电线路微风振动及舞动等高频长持时振动。对于地震动,其频谱丰富,且振动持时短,现有阻尼间隔棒对于此种振动的抑制效果较差。另外,输电线路风振虽持时较长,但其幅度小,一般不会对线路或间隔棒造成损伤。地震动幅度大,在地震后,变电站安装的阻尼器或隔震支座等均需检修或更换。用于输电线路的阻尼间隔棒,基本未考虑震后快速更换等问题,故不适用于变电站的分裂导线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减小电气设备耦联体系地震响应的变电站用多分裂导线间隔棒。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种变电站用多分裂导线间隔棒,它包括线夹、耗能弹簧和拉索;线夹包括夹头和连板,夹头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夹爪,一对夹头分设于连板两端,各线夹中心对正交叉布置、通过穿过连板的销轴铰接;各耗能弹簧依次连接于相邻两夹头之间,围成耗能弹簧圈;各拉索依次连接于相邻两夹头之间,围成拉索圈,拉索圈位于耗能弹簧圈外。
所述连板的两端设有连接耳、中部设有通孔、两端实体上设有弹簧连接孔;所述夹爪的外端设有拉索连接孔。
所述夹爪与所述连板两端的连接耳通过螺栓配套相应的螺母锁紧。
所述耗能弹簧包括弹簧本体和金属挂钩,金属挂钩分设于弹簧本体的两端用以与所述弹簧连接孔挂接。
所述拉索包括拉索本体和金属挂钩,金属挂钩分设于拉索本体的两端用以与所述拉索连接孔挂接。
所述夹头的厚度大于连板的厚度,线夹呈U型,一对线夹相互扣合后铰接。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变电站用多分裂导线间隔棒,包括一对线夹,两线夹中心对正呈十字型布置。
所述耗能弹簧圈包括四根呈正方形布置的耗能弹簧;所述拉索圈包括四根呈正方形布置的拉索,拉索圈与耗能弹簧圈同心,保证各夹头位于正方形的对应顶点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75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