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构件防火保护设计及防火监督用电炉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16747.2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5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尹亮;阚强;李智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上海骁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7/02 | 分类号: | F27B17/02;F27D1/00;F27D1/02;F27D19/00;B01L7/00;B01L7/04;G01N25/20;G01K1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5 | 代理人: | 杨舒文 |
地址: | 30038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构件 防火 保护 设计 监督 用电 装置 使用方法 | ||
1.一种构件防火保护设计及防火监督用电炉装置,包括矩形中空炉壁(1-1)和方形炉腔底盘(1-2)构成的炉体(1),所述矩形中空炉壁(1-1)通过内设加热体实现炉腔内加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显传输箱(2)、炉腔热电偶(3)、约束绝热组件(4)、绝热盖(5)、附加热电偶(6);
所述矩形中空炉壁(1-1)上端设有一圈L型内缩檐口(1-3),所述方形炉腔底盘(1-2)的中心处设有固定孔(1-4);
所述控显传输箱(2)为中空的矩形箱体,在控显传输箱(2)的上表面中心设有一个贯通线孔(2-1),在控显传输箱(2)一侧面板上分别设有显示部(2-2)、控制部(2-3)和线缆部(2-4),控显传输箱(2)内部装有控制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无线通讯模块;
所述约束绝热组件(4)分为约束绝热组件Ⅰ(4A)或约束绝热组件Ⅱ(4B);
所述约束绝热组件Ⅰ(4A)由井形绝热夹持格栅(4-1)、绝热侧向顶块(4-2)、螺栓(4-4)、螺栓帽(4-5)、绝热填充块Ⅰ(4-6)构成;
绝热填充块Ⅰ(4-6)由四块高填充条块(4-6-1)和四块高填充角块(4-6-2)构成;
两只所述井形绝热夹持格栅(4-1)水平相对间隔设置,在两只井形绝热夹持格栅(4-1)上下相对的八对螺栓板(4-1-2)之间分别设置一个绝热侧向顶块(4-2),位于井形绝热夹持格栅(4-1)每条井形内筋(4-1-1)首尾端的两个绝热侧向顶块(4-2)的顶压面Ⅰ(4-2-4)面面对中,
八枚所述螺栓(4-4)的螺杆(4-4-1)分别依次插入下层井形绝热夹持格栅(4-1)八个螺栓板(4-1-2)的螺栓板孔(4-1-3)、八个绝热侧向顶块(4-2)的贯穿圆孔Ⅰ(4-2-3),自上层井形绝热夹持格栅(4-1)八个螺栓板(4-1-2)的螺栓板孔(4-1-3)伸出,并与八枚螺栓帽(4-5)螺接,
每枚螺栓(4-4)的端板(4-4-2)、下层井形绝热夹持格栅(4-1)的每个螺栓板(4-1-2)、每个绝热侧向顶块(4-2)的下部方凸台Ⅰ(4-2-1)自下而上依次紧密面面接触,每个绝热侧向顶块(4-2)的上部方凸台Ⅰ(4-2-1)、上层井形绝热夹持格栅(4-1)的每个螺栓板(4-1-2)、每个螺栓帽(4-5)自下而上依次紧密面面接触;
在八个绝热侧向顶块(4-2)之间形成的四个条形空隙区域中分别塞入一块高填充条块(4-6-1),在八个绝热侧向顶块(4-2)之间形成的四个角形空隙区域中分别塞入一块高填充角块(4-6-2),
四块高填充条块(4-6-1)的底面、四块高填充角块(4-6-2)的底面、八个端板(4-4-2)的底面和下层井形绝热夹持格栅(4-1)外包绝热层(4-1-4)的下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所述约束绝热组件Ⅱ(4B)由井形绝热夹持格栅(4-1)、绝热侧向顶框(4-3)、螺栓(4-4)、螺栓帽(4-5)、绝热填充块Ⅱ(4-7)构成;
所述绝热填充块Ⅱ(4-7)由四块矮填充条块(4-7-1)和四块矮填充角块(4-7-2)构成;
两只所述井形绝热夹持格栅(4-1)水平相对间隔设置,在两只井形绝热夹持格栅(4-1)之间设置一个绝热侧向顶框(4-3),
八枚所述螺栓(4-4)的螺杆(4-4-1)分别依次插入下层井形绝热夹持格栅(4-1)八个螺栓板(4-1-2)的螺栓板孔(4-1-3)、绝热侧向顶框(4-3)八个贯穿圆孔Ⅱ(4-3-3),自上层井形绝热夹持格栅(4-1)八个螺栓板(4-1-2)的螺栓板孔(4-1-3)伸出,并与八枚螺栓帽(4-5)螺接,
每枚螺栓(4-4)的端板(4-4-2)、下层井形绝热夹持格栅(4-1)的每个螺栓板(4-1-2)、绝热侧向顶框(4-3)的每个底面方凸台Ⅱ(4-3-1)自下而上依次紧密面面接触,绝热侧向顶框(4-3)的每个顶面方凸台Ⅱ(4-3-1)、上层井形绝热夹持格栅(4-1)的每个螺栓板(4-1-2)、每个螺栓帽(4-5)自下而上依次紧密面面接触;
在绝热侧向顶框(4-3)下面的下层井形绝热夹持格栅(4-1)八个螺栓板(4-1-2)之间形成的四个条形空隙区域中分别塞入一块矮填充条块(4-7-1),八个螺栓板(4-1-2)之间形成的四个角形空隙区域中,分别塞入一块矮填充角块(4-7-2);
四块矮填充条块(4-7-1)的底面、四块矮填充角块(4-7-2)的底面、八个端板(4-4-2)的底面和下层井形绝热夹持格栅(4-1)外包绝热层(4-1-4)的下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所述炉体(1)通过方形炉腔底盘(1-2)固定于控显传输箱(2)的上表面,且固定孔(1-4)与线孔(2-1)对中;
所述约束绝热组件(4)为约束绝热组件Ⅰ(4A)的下端紧密嵌入在炉体(1)上端一圈L型内缩檐口(1-3)中,
所述绝热盖(5)扣装在约束绝热组件(4)为约束绝热组件Ⅰ(4A)上面,绝热盖(5)盖底凹嵌井字槽(5-5)与约束绝热组件(4)为约束绝热组件Ⅰ(4A)上层井形绝热夹持格栅(4-1)对位并扣合,上层井形绝热夹持格栅(4-1)的八个螺栓板(4-1-2)与绝热盖(5)的八个竖向方通槽(5-4)上下相对,绝热盖(5)底面的试样边缘对位线(5-8)与四块高填充条块(4-6-1)和四块高填充角块(4-6-2)顶面内边缘贴合,
在绝热盖(5)的热电偶固定通孔Ⅰ(5-1)、热电偶固定通孔Ⅱ(5-2)、热电偶固定通孔Ⅲ(5-3)内分别固定一支附加热电偶(6);
或所述约束绝热组件(4)为约束绝热组件Ⅱ(4B)的下端紧密嵌入在炉体(1)上端一圈L型内缩檐口(1-3)中;
所述绝热盖(5)扣装在约束绝热组件(4)为约束绝热组件Ⅱ(4B)上面,绝热盖(5)盖底凹嵌井字槽(5-5)与约束绝热组件(4)为约束绝热组件Ⅱ(4B)上层井形绝热夹持格栅(4-1)对位并扣合,上层井形绝热夹持格栅(4-1)的八个螺栓板(4-1-2)与绝热盖(5)的八个竖向方通槽(5-4)上下相对,绝热盖(5)底面的试样边缘对位线(5-8)与绝热侧向顶框(4-3)试样孔(4-3-4)上沿圆周相切,
在绝热盖(5)的热电偶固定通孔Ⅰ(5-1)、热电偶固定通孔Ⅱ(5-2)、热电偶固定通孔Ⅲ(5-3)内分别固定一支附加热电偶(6);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加热体、数据采集模块、无线通讯模块、显示部(2-2)、控制部(2-3)、线缆部(2-4)连接,所述炉腔热电偶(3)竖直固定于炉体(1)内方形炉腔底盘(1-2)固定孔(1-4)中,且穿过线孔(2-1)分别与控制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连接,三支附加热电偶(6)分别通过线缆部(2-4)与数据采集模块连接,无线通讯模块与移动终端无线连接实现通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上海骁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上海骁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674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