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的多肽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716442.1 申请日: 2020-07-23
公开(公告)号: CN112125953B 公开(公告)日: 2022-09-16
发明(设计)人: 叶雨佳;孟照辉 申请(专利权)人: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分类号: C07K7/06 分类号: C07K7/06;A61K38/08;A61P7/04;A61P9/00
代理公司: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代理人: 赛晓刚
地址: 650032 云***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血小板 聚集 多肽
【说明书】:

发明公开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的多肽6X,该多肽为由1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6X,具有SEQ ID NO:1的多肽的序列,分子量为1103.19Da,序列为Thr‑Asn‑Leu‑Thr‑Ser‑Arg‑Asn‑Leu‑Gly‑Gln,该多肽不限定于抑制FcγRIIA特异性激活剂anti‑CD9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可用于探索其与其它血小板激活剂(胶原、花生四烯酸、ADP、肾上腺素、瑞斯托霉素等)对血小板的作用及相关功能的影响,还可以用于监测现有的抗血小板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的多肽6X。

背景技术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肝素和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 factor 4,PF4)结合形成的抗体引起的的危及生命的罕见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约<0.1%-7.0%)[1]。30%-50%HIT患者有较高的血栓形成风险,而血栓形成是致死的主要原因[2]。虽然引入了新的抗凝药物,但是 HIT的发生率并没有降低,主因在手术或重症抢救期间,没有药物可以代替肝素用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动脉血栓形成或体外循环的即时治疗[3]。高度怀疑或诊断为HIT的患者应立即停用肝素,并应及时接受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等抗凝治疗[4]。然而,这些替代药物不仅带来了出血风险,而且也不能有效抑制HIT患者的急性血栓形成[5]。因此研发有效预防HIT,抑制血栓形成并降低出血风险的新型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HIT抗体引起的血小板活化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及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 HIT抗体是由血小板分泌的PF4与肝素分子1:1结合形成的HIT免疫复合物刺激免疫细胞产生应答而释放的IgG抗体[6]。临床上,部分使用肝素防治血栓的患者的血液循环中会出现HIT抗体,由HIT抗体介导发生的免疫反应会致血小板减少甚至发展为危及生命的血栓栓塞。HIT抗体活化血小板可触发细胞内脱颗粒(Ca2+动员,ATP释放)、细胞表面P-选择素水平上调、磷脂酰丝氨酸暴露、血小板与凝血因子X结合能力增强以及整合素αIIbβ3依赖性的血小板聚集[1]。HIT抗体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一方面使血小板被脾巨噬细胞吞噬,致外周血小板减少;另一方面HIT抗体还可与FcγRI受体结合并刺激单核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及凝血酶,凝血酶与FcγRIIA共同促进血小板活化、聚集并最终导致血栓形成[7]。除血浆中的HIT抗体外,患者自身合并高凝状态、血管损伤或血流动力学异常等,也是导致血栓形成的因素。

血小板FcγRIIA是HIT抗体的主要受体。FcγRIIA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一个重要的成员,是与含IgG的免疫复合物结合的低亲和力受体,其不表达于小鼠体内[8]。FcγRIIA分子量约为40kDa,属I型跨膜糖蛋白,其胞外段具有2个Ig样结构域,跨膜区只有一个,胞内段包含两个保守的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Yxx(I/L)[9]。虽然血小板是体内FcγRIIA最丰富的来源,但FcγRIIA还在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白细胞中表达,FcγRIIA在维持机体免疫及免疫耐受、血栓形成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10]。HIT抗体及多种激活剂 (例如:anti-CD9等)与血小板膜FcγRIIA结合并活化血小板,导致血小板清除、聚集及血栓形成。研究报道也指出,FcγRIIA对整合素αIIbβ3“由外向内”信号转导同样发挥重要的协同促进作用,而整合素αIIbβ3与配体结合后也可促进FcγRIIA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信号转导[11]。靶向抑制FcγRIIA介导的信号通路分子活化,能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及血栓形成,有望成为治疗HIT 的新靶点[12,13]

本发明涉及一个由1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6X,通过体外人血血小板聚集实验来测定其对血小板聚集活性的作用。实验证明,该多肽对FcγRIIA特异性激活剂anti-CD9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发明所涉及的新的多肽6X序列,迄今尚未见到相关报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64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