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溺水自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15233.5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6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赵烨程;张岳;张厚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厚水 |
主分类号: | B63C9/15 | 分类号: | B63C9/15;B63C9/18;B63C9/19;A63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溺水 自救 装置 | ||
一种溺水自救装置,包括游泳帽,游泳帽设置有帽带,帽带位于下颌处连接有脖套;项圈包括脖套,脖套的一圈连接有气囊,当气囊中不存有气体时,气囊折叠围绕在脖套的外侧,脖套的两侧翻折包裹气囊的两侧;脖套位于脖子的两侧连接有吊带,吊带下端位于胸前连接有气体生成装置,气体生成装置连通有导气管,导气管里连通气囊。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必要时,游泳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将自己的嘴巴和鼻子抬高出水,从而使口鼻或者不呛水而呼吸需要的足够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溺水自救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研究发现,很多溺水现象很不明显,通常当溺水者的嘴巴浸没在水下后,本能反应会促使他伸展手臂拍打水面,双脚使劲踩蹬如同爬楼梯,能短时间上浮,将嘴巴露出水面呼吸,这就是踩水现象。而在这一阶段,喉头和气管也可能由于发生反射性痉挛而封闭,因此溺水者是无法进行呼救和挥手的。通常看见溺水者站立在水面,头露出水面,很容易被认为不是溺水。为什么嘴巴偶尔露出水面,却无法呼吸也无法呼救,因为口鼻浮出水面的时间不足,水也在波动,一旦吸气就会吸进水,就这样无法呼吸无法呼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在第一时间将使用者的嘴巴和鼻子抬高出水的的一种溺水自救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溺水自救装置,包括游泳帽,所述游泳帽设置有帽带,所述帽带位于下颌处连接有脖套;
所述脖套的连接有一圈的气囊,当所述气囊中不存有气体时,所述气囊折叠围绕在所述脖套的外侧,所述脖套的两侧翻折包裹所述气囊的两侧;
所述脖套位于脖子的两侧连接有吊带,所述吊带下端位于胸前连接有气体生成装置,所述气体生成装置连通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连通所述气囊。
使用游泳帽,一方面是保护头部,头部创伤在游泳池中是常见的。游泳者在学习游泳、训练以游得更快以及依规则竞赛时由于其头部碰到坚硬的水池表面(比如壁)上或者由于撞到其他游泳者而受到头部创伤。不管这些创伤是导致了长期的负面身体影响还是没有导致这种影响,当游泳者与壁或其他游泳者碰撞时,其将反复地处在头部创伤或脑震荡的风险中。另一方面使脖套的采用不那么突兀,使部分心理上容易不安使用者不需要有太多的心理负担。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管不输送气体时折叠且紧贴所述吊带,所述吊带的两侧翻折包裹所述导气管折叠状态的两侧;
所述导气管与所述气囊材质相同,在不工作状态下,所述导气管横向展开的宽度小于所述气囊,所述导气管的厚度小于所述气囊。
气囊及导气管折叠放置在脖套或吊带中,能防止意外破损。且这种折叠很容易被撑开。导气管的厚度小于气囊,从而使气体不容易撑破导气管又能优先撑开气囊。
与所述导气管紧贴连接的所述吊带固定在所述导气管根部的气阀附近,另一根所述吊带根部与所述气体生成装置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生成装置包括第一反应物储存室和第二反应物储存室,所述第一反应物储存室和第二反应物储存室之间设置有能够打通所述第一反应物储存室和第二反应物储存室的开启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开启结构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有扭簧,所述扭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块;
所述第一转块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扭簧同向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接于所述扭簧的中心,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块。
用扭簧的蓄力,能完成第一转块和第二转块的旋转和分离动作,能够使同时打开两端的物料存储室成为可能。而且第一弹簧而能适度扭转,有利于调整第二转块的角度相对第一壳体的角度以便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应物储存室连接所述开启结构的一端内螺纹旋接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厚水,未经张厚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52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