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14683.2 | 申请日: | 2020-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06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魏唐中;李佩宁;杜银飞;夏新杰;鲁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兴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E01C11/24;C04B26/26;C04B41/63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110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路面 预防性 养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同步撒布水性树脂沥青胶结料和石料,待水性树脂沥青胶结料初凝后压实,养护至该水性树脂沥青胶结料完全破乳;其次,对上述底层养护后的表面除去多余石料后,撒布渗透型沥青胶结料,并待其完全破乳后,压实;最后对上述中层施工后的表面涂覆表面保护剂,养护成型即可。本发明的养护方法采用三油一石的结构能够更好地裹附住石料,形成三明治结构,提高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可达2‑3年),且养护的路面摩擦摆值达60‑70BPN,噪音与原路面相近,且渗水系数为0ml/mi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路面养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公路通车里程的增加,交通量的巨幅增长,对道路服务质量和使用寿命的要求也相对增加,公路建设己经逐步由“大规模建设”向“建养同步”转变。随着道路使用年限的增加,部分公路路面开始出现裂缝、抗滑不足、泛白、麻面、坑槽等轻微病害,这时路面的整体结构强度尚好,如不及时养护,这些病害将会进一步加速发展从而影响路面行车舒适及安全,大大降低路面的使用寿命。
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对于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做了较多研究,提出了包括冷、热两种施工处理方式的养护技术。其中热施工处理方式养护技术主要包括超薄磨耗层(Novachip)、薄沥青混凝土(BBM)、多空袭沥青混凝土(PAWC)、嵌入式极薄磨耗层(EUFC)等;冷处理施工方式养护技术主要包括雾封层、微表处、含砂雾封层、精表处等。由于热施工处理方式的养护技术一方面对周围环境伤害较大,另一方面对施工条件要求比较苛刻,需要在施工地点附近配置拌合站,施工成本较高,所以一般公路养护技术大多数采用冷施工处理方式。
然而现有的一些冷施工处理养护技术也存在较多不足。比如微表处技术中改性沥青养护剂与路面粘结度差,在车辆长期往复作用过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磨耗,使得日后养护效果大大降低,而且在使用微表处时发现行驶中车内噪声与热拌热铺沥青路面相比明显增大,大大影响了路面行驶舒适性,尤其在人口密集的村庄以及市区,由此产生的车外噪音也将成为制约传统微表处技术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瓶颈。雾封层技术中喷洒养护剂后使得路面构造深度和摩擦系数有所减小,不利于行车安全以及路面使用耐久性。精表处技术中使用的改性乳化沥青高温性能不佳,且设计多为一油一石的结构,石料大多数都不能达到有效的裹附面积,施工后容易发生脱粘、飞石以及掉粒等问题,影响使用耐久性及行车舒适性。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沥青路面抗滑性、降低振动和摩擦噪音的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底层施工:同步撒布水性树脂沥青胶结料和石料,待水性树脂沥青胶结料初凝后,压实、养护至该水性树脂沥青胶结料完全破乳;
(2)中层施工:对上述底层养护后的表面除去多余石料后,撒布渗透型沥青胶结料,并待其完全破乳后,压实;
(3)面层施工:对上述中层施工后的表面涂覆表面保护剂,养护成型即可。
本发明通过将水性树脂沥青胶结料和渗透型沥青胶结料相结合进行路面预防性防护,并同时分三步进行养护,进而能够使得水性树脂沥青胶结料和渗透型沥青胶结料紧密地裹附住石料。其中采用的水性树脂沥青胶结料软化点可达85℃以上,粘结强度大于1MPa,60℃粘度达到20000Pa·s,与原路面和石料都具有较佳的粘结性能,而渗透型沥青胶结料能够在碎石层渗透至底部成膜,与石料、水性树脂沥青胶结料形成一种三明治式的结构,经过碾压后,三者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耐久性优异的结构。
进一步说,上述养护方法的步骤(1)中,水性树脂沥青胶结料按质量份计包括如下原料:石油沥青50-65份、弹性体1-5份、溶剂10-15份、聚合物树脂1-5份、环氧树脂1-5份、润滑助剂1-5份、乳化剂0.1-1份及水30-50份。
其由如下步骤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兴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兴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46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