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电池包热失控及热失控扩展的测试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13713.8 | 申请日: | 2020-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9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时代(武汉)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G01R19/00;G01N25/20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唐勇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失控 扩展 测试 系统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动力电池包热失控及热失控扩展的测试系统及方法,测试系统包括加热模块、第一温度检测模块、时间测试模块、多个电压检测模块、多个第二温度检测模块、计算模块和判定模块,加热模块用于设置于电池包内多个电池单体之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动力电池包热失控及热失控扩展的测试系统及方法,通过在多个电池单体之间设置加热模块、测试加热模块的加热温度、多个电池单体的初始温度、初始电压和实时温度以及实时电压,所述加热模块作为加热源进行加热,通过获得的测试信息计算电池包热失控过程中的温升速率和电压降速率,并通过获得不同方位的电池单体的实时温度,判断电池包热失控过程中的热扩展方向,实现简单方便,实现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包热失控测试领域,特别涉及动力电池包热失控及热失控扩展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日渐成为电动汽车行业关注的焦点,其安全性也成为重点验证考察的项目。电动汽车自燃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问题,时刻触动着大众的神经,评估电池包热失控后给乘客预留的时间已经迫在眉睫。近日工信部已将热失控扩展测试项目纳入国标强制项目中,自此动力电池包热失控及热失控扩展的测试将决定动力电池产品是否可以拿到市场准入合格证。安全无小事,加强对动力电池包安全性的测试和监管是势在必行。
对于动力电池包的热失控早有研究,并且已有很多测试系统以及模拟装置的相关技术,但是这些技术都没有明确动力电池包热失控及热失控扩展测试实际实施过程中的内部布置和方法,对于电池包生产企业和测试机构,设计一个简单有效且低成本的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动力电池包热失控及热失控扩展的测试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缺乏明确的动力电池包热失控及热失控扩展的测试系统和方法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热失控及热失控扩展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模块、第一温度检测模块、时间测试模块、多个电压检测模块、多个第二温度检测模块、计算模块和判定模块,所述加热模块用于设置于电池包内多个电池单体之间;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加热模块的加热温度;时间测试模块用于检测加热模块的加热时间;多个电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多个电池单体加热前的初始电压和加热后处于不同加热时间时的实时电压;多个第二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多个电池单体的初始温度和处于不同加热时间时的实时温度;计算模块根据获取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多个电池单体的初始温度、初始电压、处于不同加热时间时的实时温度和实时电压,得到温升速率和电压降速率;判定模块根据获取的同一加热时间时不同方位的电池单体的实时温度,判定电池包的热扩展方向。
根据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力电池包热失控及热失控扩展的测试系统还包括多个填充体,多个所述填充体填充于加热模块和多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的间隙中。
根据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力电池包热失控及热失控扩展的测试系统还包括加热触发模块,与加热模块电连接,用于启动或关闭加热模块的加热功能。
根据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力电池包热失控及热失控扩展的测试系统所述加热触发模块包括中控板和变压器,所述中控板与变压器电连接,所述变压器与所述加热模块电连接。
根据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力电池包热失控及热失控扩展的测试系统多个所述第二温度检测模块和电压检测模块设为设置于电连接线上的多个温度感应元件和电压感应元件,多个所述温度感应元件和多个所述电压感应元件分别与中控板通信连接。
根据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力电池包热失控及热失控扩展的测试系统还包括告警模块,所述告警模块与所述中控板电连接。
根据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力电池包热失控及热失控扩展的测试系统还包括制冷模块,所述制冷模块与中控板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时代(武汉)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时代(武汉)电池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37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CTE煤系针状焦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虚拟卡切换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