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年养殖两批斑点叉尾鮰的养殖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12178.4 | 申请日: | 2020-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02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 发明(设计)人: | 文远红;张璐;米海峰;李宝圣;陆春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南宁通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C02F3/34;A23K50/80;A23K10/37;A23K10/30;A23K10/22;A23K10/33;A23K10/12;A23K20/189;A23K10/16;A23K20/20;A23K20/26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朱培祺;单蕴倩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年 养殖 斑点 叉尾鮰 方法 | ||
1.一种一年养殖两批斑点叉尾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养殖池的建设:设计养殖池的规格,配备需要用到的设备;
B.养殖池的消毒:在投入鱼苗前,对养殖池与水体进行消毒;
C.水体的培养:使用水体培养剂A与饵源培养剂B进行肥水培饵;所述水体培养剂A由豆粕、小麦麸皮、玉米粉、鱼粉、甘蔗糖蜜经酵母菌、嗜酸乳杆菌和复合酶制剂在30℃~50℃的恒温下进行12~32 h发酵而成,所述复合酶制剂为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果胶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所述饵源培养剂B为硅藻、小球藻、生物酵素和矿物质经预混合而成,所述矿物质为钙、镁、磷、铁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D饲料的准备:准备日常饲料与保健饲料;
E养殖管理:依次包括投放鱼苗、日常喂食、控制投喂量、日常保健和水质管理;
F售前管理:售前投喂与鱼体消毒;
其中:步骤D饲料的准备包括如下内容:
d1.日常饲料的制作:所述日常饲料包括鱼苗饲料与育成饲料;所述鱼苗饲料成分组成如下:高筋面粉18.0~25.0份、菜粕3.0~10.0份、豆粕28.0~30.0份、鱼粉3.0~10.0份、鸡肉粉3.0~8.0份、花生饼3.0~8.0份、发酵豆粕3.0~10.0份、大豆油3.0~5.0份、破壁啤酒酵母粉1.0~4.0份、磷酸二氢钙1.0~3.0份、氯化胆碱0.05~0.1份、矿物质预混料1.0~3.0份、维生素预混料0.1~0.5份、防霉剂0.03~0.07份、抗氧化剂0.03~0.07份,所述高筋面粉的面筋度≥31.5;
所述育成饲料成分组成如下:小麦3.0~10.0份、高筋面粉10.0~20.0份、菜粕3.0~10.0份、棉粕2.0~8.0份、大豆粕20.0~40.0份、花生粕2~10份、鱼粉3.0~13.0份、鸡肉粉1.0~10.0份、米糠5~15份、大豆油3.0~5.0份、酿酒酵母提取物1.0~3.0份、磷酸二氢钙1~3份、氯化胆碱0.05~0.1份、矿物质预混料1~5份、维生素预混料0.1~0.5份、防霉剂0.03份、抗氧化剂0.03份;
d2.保健饲料的制作:所述保健饲料成分组成如下:高筋面粉10.0~25.0份、菜粕3.0~10.0份、大豆粕20.0~40.0份、花生粕5~10份、鱼粉3.0~13.0份、米糠5~15份、大豆油3.0~5.0份、酿酒酵母提取物1.0~3.0份、磷酸二氢钙1~3份、氯化胆碱0.05~0.1份、胆汁酸0.03~0.05份、芽孢杆菌0.01~0.05份、螯合氨基酸0.03~0.05份、免疫多糖0.01~0.05份、中草药制剂0.5~1.5份、矿物质预混料1~5份、维生素预混料0.1~0.5份、抗氧化剂0.03份,其中中草药制剂由大黄、柴胡、茵陈、黄柏、黄岑、连翘中草药组成,每100g中草药制剂含大黄10~25g、柴胡15~30g、茵陈15~30g、黄柏15~30g、黄岑 10~25g、连翘15~30g;
所述步骤E养殖管理中的所述日常保健步骤内容如下:
e3.日常保健包括:鱼体的保健与肠胃的保健;
其中鱼体的保健包括:养殖期间每14~15天投喂所述保健饲料1天,于每日7:00、18:00分别投喂一次,投喂量为鮰鱼体质量的1.5%~2.0%,保健饲料为粒径3mm或5mm;
e4.肠胃的保健包括:使用水体培养剂A与育成饲料按照1:1~1:5的比例搅拌均匀后投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年养殖两批斑点叉尾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A中养殖池的建设包括如下内容:
a1.养殖池规模的选取:养殖池的大小为5~30亩,塘水深为1.8~3m;
a2.养殖池的建造:养殖池的塘壁覆盖有塑料膜或涂抹有水泥、砂泥,塘壁与塘底坡度为30~60°,塘底中心至少建立一个大小为长20~50cm,宽20~50cm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积污口,所述积污口通过PVC管与养殖池外部连通;
a3.养殖池设备:在养殖池上风口距离地面50cm处,预设置一个进水口,进水口直径10~20cm,用于养殖池日常进水,若养殖池规模为5~15亩鱼塘,在距离进水口2~5m处设置1台常规投料机;若养殖池规模为15~30亩鱼塘,配制一台中央风送式投料机;
养殖鱼塘每3~5亩配置1台功率为1.5~3kw的叶轮式增氧机,并在投料区域附近或鱼塘四角处配置1~4台功率为1.5~3kw的爬水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南宁通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南宁通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217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