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型PCD车齿刀的激光刃磨装置及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11943.0 | 申请日: | 2020-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1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 发明(设计)人: | 崔健磊;方旭阳;梅雪松;王文君;凡正杰;刘斌;孙峥;段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3K26/36 | 分类号: | B23K26/36;B23K26/082;B23K26/064;B23K26/7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闵岳峰 |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pcd 车齿刀 激光 装置 工艺 | ||
1.一种微型PCD车齿刀的激光刃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光路(1)、扫描振镜(2)、CCD(3)、夹紧螺母(4)、微型PCD车齿刀(5)、定制轴(6)、分度台(7)和三轴数控平移台(8);其中,分度台(7)设置在三轴数控平移台(8),定制轴(6)的一端连接在分度台(7)上,微型PCD车齿刀(5)套装在定制轴(6)的另一端,并通过夹紧螺母(4)夹紧,激光经过激光光路(1)的处理及传播,射入扫描振镜(2),随后扫描振镜(2)控制激光对微型PCD车齿刀(5)进行刃磨,同时在一侧使用CCD(3)对刃磨过程进行实时在线观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PCD车齿刀的激光刃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激光光路(1)包括激光器(101)、扩束镜(102)、四分之一波片(103)、小孔光阑(104)以及若干反射镜(105),激光器(101)输出激光为紫外纳秒激光,波长355nm,脉宽11ns,重复频率40-150kHz,功率12W;激光器(101)输出的激光首先通过扩束镜(102)减小光束发散角,提高焦深;其次经过四分之一波片(103)用于将激光转变为圆偏振激光,使光斑能量分布更为均匀;随后,激光经过小孔光阑(104)滤去光斑的衍射光圈,提高光斑质量;最后处理过的激光经过若干反射镜(105)改变传播方向,并射入扫描振镜(2)用于加工;经过此激光光路(1)获得质量优异的激光光斑,从而保证对刀具的精细刃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PCD车齿刀的激光刃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定制轴(6)的一端是带外螺纹的轴颈,用于与分度台(7)配合,另一端拥有一段长度小于刀具厚度的光轴用于与微型PCD车齿刀(5)中心孔配合,微型PCD车齿刀(5)通过轴肩进行定位,再向外是一段用于夹紧的外螺纹轴,其螺纹大径小于刀具中心孔,便于微型PCD车齿刀(5)的安装与拆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PCD车齿刀的激光刃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度台(7)为步进电机驱动的高精度电控旋转台,速度可控,角度任意,旋转精度为0.0005°;(7)中心有螺纹孔,用于与定制轴(6)配合,保证微型PCD车齿刀(5)同轴旋转。
5.一种微型PCD车齿刀的激光刃磨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激光刃磨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分度台安装固定在三轴数控平移台中心;
S2:将定制轴安装于分度台中心处;
S3:将PCD车齿刀定位于定制轴一端,并通过夹紧螺母(4)夹紧;
S4:控制数控平台在X-Y平面内移动至振镜中心位置;
S5:根据激光指示灯再次精确定位,并将焦点移至切削刃附近;
S6:通过计算机设计激光刃磨路径,并设置相应的激光工艺参数;
S7:通过分度装置进行分度,依次对每一个齿进行刃磨处理,同时利用CCD对刃磨情况进行实时观察并对刀具及工艺参数进行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微型PCD车齿刀的激光刃磨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5在对刀具进行精确定位时,保证激光聚焦于切削刃一侧,从而能够切向辐射切削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微型PCD车齿刀的激光刃磨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6所设计的激光刃磨路径为100根线间距为1μm的渐开线齿形轮廓线,并设置该路径横向偏移刀具轮廓50μm,以防止过度刻蚀切削刃;同时设置激光扫描速度为600mm/s,单次扫描次数20次;当刃磨不同的PCD刀具时,将渐开线齿形轮廓线改变为相应的刀具轮廓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微型PCD车齿刀的激光刃磨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7对刀具进行刃磨时,在Z轴方向向下进给若干次激光焦点,每次进给后均采用刃磨路径及参数进行刃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194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