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特异性检测肼的近红外荧光化合物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11228.7 | 申请日: | 202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79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毅;朱美庆;赵宗元;凡福港;吴祥为;花日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55/43 | 分类号: | C07C255/43;C07C253/30;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36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特异性 检测 红外 荧光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特异性检测肼的近红外荧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荧光化合物为(E)-2-(2-(3-(二氰基亚甲基)-5,5-二甲基环己-1-烯-1-基)乙烯基)-5-(二乙氨基)苯基4-溴丁酸酯,其分子式为C27H32BrN3O2,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
式(I);
所述一种特异性检测肼的近红外荧光化合物的制备操作步骤如下:
(1)在氮气保护下,将1.0g(E)-2-(3-(4-(二乙氨基)-2-羟基苯乙烯基)-5,5-二甲基环己-2-烯-1-基)丙二腈、1.0mL三乙胺和50mL无水二氯甲烷混合,冰浴降温至0℃;
(2)缓慢滴入0.62mg 4-溴丁酰氯,室温下搅拌反应10-12小时,得到混合物;
(3)将混合物倒入冰水中搅拌,并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每次萃取用10mL二氯甲烷;
(4)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将有机相浓缩,得到粗产物;用正已烷和乙酸乙酯按体积比3:1配制成洗脱液通过柱色谱法洗脱纯化粗产物,得到1.03g紫黑色产物(E)-2-(2-(3-(二氰基亚甲基)-5,5-二甲基环己-1-烯-1-基)乙烯基)-5-(二乙氨基)苯基4-溴丁酸酯,产率为72%。
2.权利要求1所述近红外荧光化合物用于溶液体系中肼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骤如下:
(1)将所述近红外荧光化合物用缓冲液配制成浓度10μM的工作液,所述缓冲液由体积比为1:1的磷酸缓冲盐溶液和二甲基亚砜配制成,缓冲液的pH值为7.4;
(2)取81份3mL浓度10μM的近红外荧光化合物溶液,向其中分别加入120μL浓度为5×10-5mol/L的待测分析物,待测分析物共27种,每种待测分析物由3个平行单元组成一组,反应得到81份反应物,反应物中分析物最终浓度为200μM,反应完全后分别对81份反应物进行荧光强度测定;
(3)结果表明肼能够提高近红外荧光化合物工作液荧光强度;该近红外荧光化合物仅仅可以与肼发生荧光增强反应,即所述近红外荧光化合物实现特异性识别肼。
3.权利要求1所述近红外荧光化合物用于试纸上肼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骤如下:
(1)制作权利要求1所述近红外荧光化合物检测试纸,用二氯甲烷将所述近红外荧光化合物配制成浓度10μM的工作液,再将若干大小形状一致的滤纸浸入所述工作液30分钟,取出滤纸并晾干,得到试纸;
(2)将200μM 27种不同分析物的水溶液,分别滴加到对应的27张试纸上;再放入365nm激发波长的紫外灯下观察;
(3)结果表明仅滴加肼溶液的试纸荧光颜色从无色变为红色,其他分析物并未使试纸发生任何改变,即该检测试纸能够简单快速的检测出环境污染物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122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