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织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10905.3 | 申请日: | 202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8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麦剑章;林勇强;褚贺子;陈新厂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10 | 分类号: | B32B37/10;B32B37/06;B32B37/08;C08L27/06;C08K5/12;F24F13/20;H05K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肖云;薛建强 |
地址: | 52831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织物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型织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复合型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树脂熔融塑化,并挤出至织物表面,压延贴合即得所述复合型织物;其中,所述树脂的聚合度不超过1100,所述聚合度为数均聚合度。该方法可广泛适用于现有技术中的树脂及织物,无须开发新的材料,成本低廉;通过本发明实施方式制备的复合型织物既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同时又具有织物的质感,可较好地与其他家装风格融合,提升家装的整体视觉效果。本发明实施方案采用低聚合度树脂,由于其为吸收增塑剂能力低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能较好地适用于挤出压延加工,实现与织物的充分接触,使得制备的织物具有良好的附着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织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织物是由一类细小柔长物通过交叉、绕结、连接构成的平软片块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按用途分织物可分为衣着用纺织物、装饰用纺织物和工业用纺织物三大类,其中,装饰用纺织物在品种结构、织纹图案和配色等方面较其他纺织品更有突出特点,因此,其亦常被视为一种工艺美术品。目前,装饰用纺织物通常被用作床上用品、地毯、家具布等,其可从整体效果出发与环境相得益彰,提升视觉美感。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家用电器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常用物品,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日益提高,人们不再仅满足于电器的实用性能,对其观赏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的家用电器面板(如空调面板等)通常采用塑料材质注塑而成,通过卡扣或转轴安装于面框内,这种安装方式观赏性较差,难以融入家居环境。若能将装饰用纺织物制备成家用电器面板,将有望改善这一问题。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装饰用纺织物质地较软,难以满足空调等家用电器外观件的可塑性要求。
复合型织物是指将多层织物粘结在一起,或通过织物与高聚物或其他材料复合在一起,形成的拥有多种功能的复合体。研究人员通常采用添加高分子等材料制备成复合型织物以提升其可塑性。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高分子和布料结合工艺较为复杂,且通常需要在织物表面涂覆一层粘合剂再将织物与高分子材料贴合。这不仅增加了生产工序,生产成本也将被极大地提高,而且由于粘合剂的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配合有机溶剂使用,不利于环保。此外,粘合剂还易渗透到织物中,影响织物外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复合型织物的制备方法,利用该方法制备的复合型织物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且能够避免粘合剂的使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复合型织物制备织物面板的方法、制得的织物面板及电器。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型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树脂熔融塑化,并挤出至织物表面,压延贴合即得所述复合型织物;其中,所述树脂的聚合度不超过1100,所述聚合度为数均聚合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复合型织物的制备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直接将树脂在熔融态下挤出后立即与织物基材复合,通过压延贴合,使得熔融树脂与织物紧密相贴合,无需在织物表面涂上一层粘合剂,简化了工艺,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还避免了粘合剂使用引起的环保问题及易渗透到织物中的缺陷。通过本发明实施方式制备的复合型织物既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同时又具有织物的质感,可较好地与其他家装风格融合,提升家装的整体视觉效果。本发明实施方案采用低聚合度树脂,由于其吸收增塑剂能力低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能较好地适用于挤出压延加工,实现与织物的充分接触,使得制备的织物具有良好的附着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树脂的聚合度在700~1100。
该区间范围内聚合度的树脂可更好地满足挤出贴合工艺。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树脂的聚合度在800~1000。
采用该区间范围的树脂制备的复合型织物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可较好的满足工业应用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树脂的聚合度为900~10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09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