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地下病虫害田间施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10795.0 | 申请日: | 2020-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2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张鸿飞;杨明生;李俐俐;张艳;徐克东;刘晓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口师范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M17/00 | 分类号: | A01M17/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汇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4 | 代理人: | 张燕 |
| 地址: | 466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地下 病虫害 田间 施药 装置 | ||
1.一种防治地下病虫害田间施药装置,它包含底板(1)、支架(2)、车轮(3)、连接杆(4)、储水箱(5)和储药箱(6),底板(1)下侧的前后两侧均设有连接杆(4),连接杆(4)的两端分别依次穿过支架(2)的一侧壁、车轮(3)的中心后,通过轴承与支架(2)的另一侧壁旋接,连接杆(4)与车轮(3)的中心固定连接,车轮(3)的上侧嵌设在支架(2)的内部,支架(2)呈倒“U”形设置,支架(2)固定在底板(1)下表面的四角上,底板(1)下表面的中心固定有蓄电池(7),底板(1)上表面的一侧设有储水箱(5),储水箱(5)上侧壁的一侧插设有一号进料管(8),储水箱(5)的前侧设有储药箱(6),储药箱(6)悬设在底板(1)的上侧,储药箱(6)上侧壁的一侧插设固定有二号进料管(9);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喷药机构(10)和浇灌机构(11),储药箱(6)一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喷药机构(10),喷药机构(10)的后侧设有浇灌机构(11),浇灌机构(11)中的抽水泵(11-1)固定在储水箱(5)的一侧壁上,储水箱(5)内侧壁的一侧固定有温度传感器(14),温度传感器(14)与控制器(15)连接,控制器(15)固定在储水箱(5)一侧的外侧壁上,控制器(15)与数个加热棒(16)连接,数个加热棒(16)等距固定在储水箱(5)的内周壁上,加热棒(16)与蓄电池(7)连接,储水箱(5)的内部插设有搅拌轴(17),搅拌轴(17)的外环壁上等角固定有数个搅拌叶(18),搅拌叶(18)悬设在储水箱(5)内,搅拌轴(17)的上端通过轴承与储水箱(5)的上侧壁旋接,搅拌轴(17)的下端依次穿过储水箱(5)下侧壁内的轴承、底板(1)后,插设在从动轮(19)的中心内,从动轮(19)通过传动带与主动轮(20)连接,主动轮(20)套设固定在转动杆(21)的中端上,转动杆(21)的上端通过轴承与底板(1)旋接,转动杆(21)的下端套设固定有一号伞齿轮(22),一号伞齿轮(22)与二号伞齿轮(23)啮合设置,二号伞齿轮(23)套设固定在一侧的连接杆(4)上;
上述喷药机构(10)由一号支撑杆(10-1)、固定板(10-2)、一号电动推杆(10-3)、输送管(10-4)、伸缩管(10-5)和压杆(10-6)构成,储药箱(6)一侧的外侧壁上等距固定有数个一号支撑杆(10-1),一号支撑杆(10-1)的另一端等距固定在固定板(10-2)的一侧壁上,固定板(10-2)上侧壁的中心固定有一号电动推杆(10-3),一号电动推杆(10-3)的下端穿过固定板(10-2)后,与压杆(10-6)的上端固定连接,压杆(10-6)的外侧套设有输送管(10-4),输送管(10-4)的内侧壁与压杆(10-6)的外环壁接触设置,压杆(10-6)的下侧设有挡片(10-7),挡片(10-7)的中心设有十字口(10-8),挡片(10-7)的外环壁与输送管(10-4)的内周壁固定连接,输送管(10-4)的上端固定在固定板(10-2)的下表面上,输送管(10-4)的一侧壁上插设有伸缩管(10-5),伸缩管(10-5)的另一端向上倾斜后,插设在储药箱(6)一侧的侧壁上,且伸缩管(10-5)与储药箱(6)的内部相连通设置,储药箱(6)下侧的外侧壁上等距固定有数个弹簧(10-12),弹簧(10-12)的下端固定在底板(1)的上表面上,弹簧(10-12)的内部均插设有导向杆(12),导向杆(12)的上端与储药箱(6)下侧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导向杆(12)的下端活动插设在底板(1)内,底板(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滑轨(10-9),滑轨(10-9)固定在储水箱(5)一侧壁的左右两侧,左右两侧的滑轨(10-9)上的滑块分别与储药箱(6)一侧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储药箱(6)的上侧抵触有二号电动推杆(10-10),二号电动推杆(10-10)的上端插设固定在支撑板(10-11)内,支撑板(10-11)固定在储水箱(5)的一侧壁上,二号电动推杆(10-10)以及一号电动推杆(10-3)均与蓄电池(7)连接;
所述的一号支撑杆(10-1)由一号插杆(10-1-1)和一号套管(10-1-2)构成,一号套管(10-1-2)固定在储药箱(6)一侧的外侧壁上,一号套管(10-1-2)内插设有一号插杆(10-1-1),且通过螺栓固定,一号插杆(10-1-1)的另一端穿过一号套管(10-1-2)后,与固定板(10-2)固定连接,二号支撑杆(11-4)由二号插杆(11-4-1)和二号套管(11-4-2)构成,二号套管(11-4-2)固定在储水箱(5)一侧的外侧壁上,二号套管(11-4-2)内插设有二号插杆(11-4-1),且通过螺栓固定,二号插杆(11-4-1)的另一端穿过二号套管(11-4-2)后,与固定管(11-5)的上侧壁固定连接,伸缩管(10-5)的一侧设有导向板(13),导向板(13)设置于储药箱(6)内部,导向板(13)的一侧与储药箱(6)一侧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导向板(13)的另一侧向上倾斜后,固定在储药箱(6)另一侧的内侧壁上;
上述浇灌机构(11)还包含进水管(11-2)、出水管(11-3)、二号支撑杆(11-4)、固定管(11-5)和喷头(11-6),抽水泵(11-1)与蓄电池(7)连接,抽水泵(11-1)的进水端连接有进水管(11-2),进水管(11-2)的另一端穿过储水箱(5)的一侧壁后,悬设在储水箱(5)内部的下侧,抽水泵(11-1)的出水端连接有出水管(11-3),出水管(11-3)的另一端插设在固定管(11-5)的上侧壁内,且相连通设置,固定管(11-5)外环壁的下侧等距插设有数个喷头(11-6),喷头(11-6)悬设在底板(1)的一侧,固定管(11-5)外环壁上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二号支撑杆(11-4),二号支撑杆(11-4)的一端固定在储水箱(5)一侧的外侧壁上;
使用时,将清水经由一号进料管(8)注入储水箱(5)内,再将粉状药物经由二号进料管(9)倒入储药箱(6)内,储药箱(6)内部的粉状药物经由伸缩管(10-5)传送至输送管(10-4)内,且通过挡片(10-7)进行阻挡,在推动底板(1)时,车轮(3)带动连接杆(4)转动,后侧的连接杆(4)带动二号伞齿轮(23)转动,二号伞齿轮(23)带动一号伞齿轮(22)转动,一号伞齿轮(22)带动转动杆(21)转动,转动杆(21)通过其上的主动轮(20)带动从动轮(19)转动,从动轮(19)带动搅拌轴(17)转动,搅拌轴(17)带动搅拌叶(18)转动,搅拌叶(18)对储水箱(5)内的水进行搅拌,当底板(1)推送至田间后,启动二号电动推杆(10-10),二号电动推杆(10-10)将储药箱(6)向下推动,储药箱(6)通过一号支撑杆(10-1)带动固定板(10-2)向下移动,固定板(10-2)带动输送管(10-4)向下移动,直至输送管(10-4)插入土壤内,再启动一号电动推杆(10-3),一号电动推杆(10-3)带动压杆(10-6)向下移动,压杆(10-6)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将伸缩管(10-5)的一端堵住,压杆(10-6)将输送管(10-4)内的粉状药物向下推动,直至推送至土壤内,然后再关闭一号电动推杆(10-3)和二号电动推杆(10-10),一号电动推杆(10-3)带动压杆(10-6)向上移动,此时,压杆(10-6)位于伸缩管(10-5)的上侧,伸缩管(10-5)内的粉状药物有则重新掉至挡片(10-7)上,二号电动推杆(10-10)回缩后,由于弹簧(10-12)的弹力将储药箱(6)向上推动,储药箱(6)通过一号支撑杆(10-1)带动固定板(10-2)向上移动,固定板(10-2)带动输送管(10-4)向上移动,直至将输送管(10-4)从土壤内拔出,然后再将底板(1)向前侧推动,当喷头(11-6)到达埋有粉状药物位置的上侧时,启动抽水泵(11-1),抽水泵(11-1)经由进水管(11-2)抽送至出水管(11-3)内,再经由出水管(11-3)排至固定管(11-5)内,最后经由喷头(11-6)喷至土壤上,将药物浸湿后,融化至作物的根部内,此时输送管(10-4)位于喷头(11-6)的前侧,则再次启动一号电动推杆(10-3)和二号电动推杆(10-10),重复上述的埋药工序,天气较冷时,通过温度传感器(14)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15),控制器(15)启动加热棒(16),通过加热棒(16)对储水箱(5)内部的水进行加热,当温度到达一定的高度时,则再通过温度传感器(14)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15),控制器(15)关闭加热棒(16),使得储水箱(5)内部的水处于一定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口师范学院,未经周口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079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