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溢油应急监测和易于投放的抗冰浮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10489.7 | 申请日: | 202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3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马玉贤;许宁;袁帅;刘雪琴;史文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B63B22/00 | 分类号: | B63B22/00;B63B22/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 代理人: | 周锦全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溢油 应急 监测 易于 投放 浮标 | ||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海洋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溢油应急监测和易于投放的抗冰浮标,包括压力盒和控制盒,所述压力盒的内腔设置有独立电源,所述压力盒的底部左侧设置有锚链拉力计,所述压力盒的底部中间设置有溢油探测器,所述压力盒的底部右侧设置有流速传感器,所述压力盒的顶部设置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的顶部左侧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控制盒的内腔设置有全景摄像头,其结构合理,通过溢油探测器、锚链拉力计、流速传感器、全景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的配合,实现了对各项数据的检测收集,通过湿式整机保护、独立电源供电、防水保护、定位系统、抗冰冲击斜面设计和保护层的设置,提高了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溢油应急监测和易于投放的抗冰浮标。
背景技术
近几年,我国北方海区石油开发不断加大,海上污染威胁日趋严峻。渤海、黄海北部及胶州湾、莱州湾等海域又是冬季容易结冰的重灾区,同时也是石油开发、生产和运输的繁忙水域。如何确保这些水域冬季结冰期的安全运行及防止冰区溢油灾害将是21世纪渤海石油产业大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溢油应急处置能够将事故的危险性影响的时空范围降到最低,主要通过应急监测、溢油处置等一系列手段。其中溢油的应急监测是准确评估和预测溢油发展态势的重要手段,目前实施快速、有效的应急反应,必须及时掌握溢油的准确位置、形态和特点。尽早获取有关溢油的位置、油层厚度以及风化程度,才能正确选用有针对性的应急反应技术。
目前,利用海上浮标可以实施测量风、表面流场等跟踪溢油的轨迹。设计适合的浮标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个是功能性需求:浮标的投放目的,也就是说需要测量哪些区域的那些要素,进而决定搭载那些设备,需要如何继承数据;另一个是外形设计:如何根据功能需求,设计安全、稳定运行的浮标标体结构。在结冰区实施溢油应急监测,需要考虑海冰对溢油行为和监测设备安全性的影响。海上污染物的扩散预测、溯源、应急监测要考虑到海冰对不同属性污染物理化、动力行为的影响,选用不同的溢油观测方法;包括冰区浮标的设计、投放和运行,都要进行浮标搭载设备的功能性和兼容性、浮标抗冰性能、多类型数据集成传输等关键过程中海冰环境的可能影响。
利用海上浮标,一方面可以实施测量风、表面水流和冰的运动来跟踪溢油的轨迹,另一方面可以实际测量浮标所在位置的冰间水区和冰下水层溢油成分情况。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溢油应急监测和易于投放的抗冰浮标,能够实现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多种冰区环境,可人工选择多种投放方式。冰间水道投放,自动放下定点系泊,测量定点监测数据;冰上投放,定点系泊储藏舱门关闭,测量随冰块运动的漂浮数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溢油应急监测和易于投放的抗冰浮标,其包括压力盒和控制盒,所述压力盒的内腔设置有独立电源,所述压力盒的底部左侧设置有锚链拉力计,所述压力盒的底部中间设置有溢油探测器,所述压力盒的底部右侧设置有流速传感器,所述压力盒的顶部设置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的顶部左侧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控制盒的内腔设置有全景摄像头,所述控制盒的顶部右侧设置有风速风向传感器,所述控制盒的内腔设置有中央处理器、定位芯片、存储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处理器电性输入连接独立电源、溢油探测器、锚链拉力计、流速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全景摄像头、风速风向传感器和定位芯片,所述中央处理器电性输出连接通讯模块和存储模块,所述通讯模块电性输出连接远程终端。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溢油应急监测和易于投放的抗冰浮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力盒和所述控制盒选用高抗压材料制成,且所述压力盒的侧壁呈倾斜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未经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04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