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户侧移动折叠追日光储系统、方法、终端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09524.3 | 申请日: | 202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97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尚德华;王嘉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傲普(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35 | 分类号: | H02J7/35;H02S20/32;H02S50/15;H02J3/32;G06N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剑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82 | 代理人: | 刘万磊 |
地址: | 200042 上海市长***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户 移动 折叠 日光 系统 方法 终端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用户侧移动折叠追日光储系统、方法、终端和存储介质,包括至少两个光敏模块,对称地设于光伏板两侧,用于获取实时光照强度数据;至少两个电机驱动模块,对称地设于光伏板两侧,用于驱动光伏板发生偏转;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光敏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相连,用于根据获取到的实时光照强度数据来比较光伏板两侧的光照强度,并根据光照强度的比较结果控制对应的电机驱动模块来驱动光伏板朝着光照强度较强的一侧发生偏转。本发明通过自设计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算法,满足了用户侧储能的需求,也是未来智能家居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现有的用户侧储能技术集成度不高、整体系统偏大、不够智能且可拓展性弱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照存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用户侧移动折叠追日光储系统、方法、终端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大规模的储能技术层出不穷,用户侧对储能需求也日益增长,但是现有用户侧储能技术仍有较多不足之处,例如不够小巧、不便携、不够智能等等。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小巧便携且智能的用户侧储能技术。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用户侧移动折叠追日光储系统、方法、终端和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户侧移动折叠追日光储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光敏模块,对称地设于光伏板两侧,用于获取实时光照强度数据;至少两个电机驱动模块,对称地设于光伏板两侧,用于驱动光伏板发生偏转;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光敏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相连,用于根据获取到的实时光照强度数据来比较光伏板两侧的光照强度,并根据光照强度的比较结果控制对应的电机驱动模块来驱动光伏板朝着光照强度较强的一侧发生偏转。
于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用户侧移动折叠追日光储系统还包括:电池管理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相连并连接储能电池,用于监视储能电池的状态。
于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利用AP神经网络和MPPT算法进行电池SOC计算,以将所述光伏板转换生成的电能对所述储能电池进行充放电操作及充放电保护。
于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AP神经网络包括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其中,输入层包括电压神经元、电流神经元和温度神经元;输出层包括电池SOC神经元。
于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用户侧移动折叠追日光储系统还包括:显示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相连,用于显示采集到的实时光照强度数据和/或人机交互程序。
于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用户侧移动折叠追日光储系统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处理模相连,用于与外部设备建立通信连。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户侧移动折叠追日光储方法,包括:获取光伏板两侧的实时光照强度数据;根据获取到的所述实时光照强度数据来比较光伏板两侧的光照强度;根据光照强度的比较结果来控制所述光伏板朝着光照强度较强的一侧发生偏转。
于本申请的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利用AP神经网络和MPPT算法进行电池SOC计算,以将所述光伏板转换生成的电能对所述储能电池进行充放电操作及充放电保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用户侧移动折叠追日光储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终端,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终端执行所述用户侧移动折叠追日光储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傲普(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傲普(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95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