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蒸笼精加工用固定工装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09181.0 | 申请日: | 2020-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3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詹刘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怀宁县明慧竹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7C5/06 | 分类号: | B27C5/06;B27C9/00;B27J1/00;B24B19/24;B24B27/00;B24B41/02;B24B41/06;B05B13/02;B05C13/02 |
| 代理公司: | 合肥汇融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41 | 代理人: | 朱朝明 |
| 地址: | 2461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笼 精加工 固定 工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笼精加工用固定工装,包括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安装有锁止万向轮,所述转动座的顶侧开设有圆槽,圆槽内转动连接有转动台,所述转动座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台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台的顶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立柱,所述转动立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轨道座,所述轨道座的顶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轨道座的两侧开设有侧滑槽,侧滑槽内分别滑动连接有滑板,侧滑槽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通孔,滑板的顶侧固定连接有立柱。本发明便捷了人们对蒸笼精加工前的固定,且固定效果佳,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笼精加工用固定工装。
背景技术
蒸笼起源于汉代,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葩,其中竹蒸笼以原汁原味,蒸汽水不倒流,色香味俱全饮誉全球。作为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竹蒸笼的种类主要分为青皮慈竹蒸笼和去青皮楠竹蒸笼,青皮慈竹蒸笼比较罕见,主要因为价格低廉,质量不好,80年代初期比较普遍。去青皮的蒸笼材质多为楠竹制作,采用竹片绑接,因为材料坚硬且结实,比较厚所以都必须把楠竹祛除部分厚度,留下5-6毫米左右的竹篾作为主要材料。说到蒸笼在中国的起源,有个有趣的传说。汉高祖时期,将军韩信行军时以竹木制作炊具,利用蒸气蒸煮食物,避免炊烟暴露军营位置,蒸煮干粮亦更易保存,是为竹蒸笼的起源。事实上,有确实的考古证据证明,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已采用竹来制作各种用具,而蒸这种煮食方法,亦早在周代已有记录。古代「蒸笼」有陶及青铜制作,而河南密县打虎亭一号东汉墓中出现的古代厨房壁画,则是现存最早与现代蒸笼渊源的实证,距今近二千年。
现有的蒸笼在进行组装完成后需要进行后续的精加工,包括定圆切割打磨、雕刻涂层处理等,需要对蒸笼固定后进行转动,现有的蒸笼加工台在进行蒸笼的固定时,通常的是通过捆绑的方式进行固定,固定的过程较为繁琐缓慢,且固定的效果也较差,给后续的加工的过程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满足不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不便和效率低下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蒸笼精加工用固定工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蒸笼精加工用固定工装,包括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安装有锁止万向轮,所述转动座的顶侧开设有圆槽,圆槽内转动连接有转动台,所述转动座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台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台的顶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立柱,所述转动立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轨道座,所述轨道座的顶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轨道座的两侧开设有侧滑槽,侧滑槽内分别滑动连接有滑板,侧滑槽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通孔,滑板的顶侧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延伸至的轨道座的顶侧并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等距设置的固定夹杆,所述转动立柱的柱体外侧开设有螺纹槽并螺纹套设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筒体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底环和限位顶环,所述螺纹筒的筒体外侧还转动套设有转动套环,且转动套环位于限位底环和限位顶环之间,所述滑板的底侧和转动套环的竖直一侧分别转动设置有转动连杆,所述支撑板的顶侧支撑有横竹板,横竹板有若干个且平行并排设置,横竹板的一侧垂直固定连接有纵竹板,轨道座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侧盖。
优选的,所述转动台的底部开设有底槽,且电机的输出轴与凹槽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盖环,且转动台的竖直外侧和底侧分别安装有若干个减摩滚珠。
优选的,所述螺纹筒的底端外侧发散式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手柄。
优选的,所述转动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滑板的底侧和转动套环的竖直一侧转动铰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夹杆的顶部分别延伸至各个横竹板之间,且固定夹杆的一侧与所述纵竹板的一侧接触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怀宁县明慧竹业有限公司,未经怀宁县明慧竹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91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用具有无焊接拼装式钢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水性聚酯树脂及其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