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凉感口罩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09001.9 | 申请日: | 2020-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9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力;叶福晓;张梦捷;滕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君澜纺织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A41D31/02;A41D31/04;A41D31/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口罩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凉感口罩,其包括表层和熔喷布过滤层,熔喷布过滤层远离表层的一侧设置有与人脸接触的凉感层;凉感层包括两层面料层,面料层在其长度方向上呈弯曲的波浪形;面料层上与人脸接触的一面在波峰处均设置有第一吸水条,第一吸水条与人脸贴合;表层、熔喷布过滤层和凉感层宽度方向的两个边缘处均包裹有第二吸水条,第二吸水条宽度方向的两个边缘分别与表层远离凉感层的一面和面料层与人脸接触的一面连接;第一吸水条长度方向的两端和第二吸水条连接;相邻两条第一吸水条之间在两层面料层之间还均匀设置有若干颗粒状的凉感剂。本申请通过第一吸水条和第二吸水条来加快汗液蒸发,以降低人的闷热感,通过凉感剂来给予使用者清凉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口罩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凉感口罩。
背景技术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罩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发明人认为,现有的口罩需要与人体面部直接接触,在长时间佩戴口罩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人脸部容易出汗从而使得使用者在佩戴口罩时产生闷热感,使人非常不舒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佩戴时使人感受到凉感的凉感口罩。
本申请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凉感口罩,包括表层和熔喷布过滤层,所述熔喷布过滤层上远离表层的一侧设置有凉感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凉感层与人脸部皮肤接触,可以使人脸部皮肤不易感到闷热,给予使用者清凉感。
优选的,所述凉感层包括面料层,所述面料层上竖直设置有若干与皮肤接触的第一吸水条,所述第一吸水条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吸水条沿着面料层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第一吸水条长度方向的两端延伸至面料层的边缘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吸水条可以起到快速吸汗和排汗的作用,第一吸水条与人脸部皮肤接触,将人脸部皮肤上的汗液快速吸收。第一吸水条将汗液从口罩中导出到面料层的边缘处,通过外部空气加快汗液的蒸发,从而给予使用者清凉感。
优选的,所述表层、熔喷布过滤层和凉感层宽度方向的两个边缘处均包裹有第二吸水条,所述第二吸水条宽度方向的两个边缘分别与表层远离凉感层的一面和凉感层远离表层的一面连接;所述第一吸水条的两端分别与两条第二吸水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吸水条将汗液导出到第二吸水条上,使得汗液扩散到第二吸水条中,从而加快汗液的蒸发,减轻人脸部的闷热感。
优选的,所述面料层设置有两层,且两层所述面料层之间设置有颗粒状的凉感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凉感剂能够给予人脸部皮肤清凉感,降低使用者佩戴口罩时的闷热感。
优选的,所述面料层在其长度方向上呈弯曲的波浪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可以减少面料层与人脸的接触面积,使面料层与人脸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这样可以避免面料层因为汗液而紧贴到人脸部皮肤上,使人感到闷热不适。
优选的,所述凉感剂设置在相邻两条第一吸水条之间,且所述第一吸水条设置在面料层靠近皮肤的波峰处与皮肤相接触,所述凉感剂设置在面料层的波谷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吸水条设置在波峰处,这样可以使得第一吸水条与人脸部皮肤进行接触,从而达到更好地吸汗和排汗效果。凉感剂设置在波谷处,波谷处的面料层与人脸皮肤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这样可以抑制凉感剂与人脸部皮肤的直接接触,防止凉感剂对人脸部皮肤造成过度刺激,对人造成不适感。
优选的,所述凉感剂在面料层的波谷中均匀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君澜纺织品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君澜纺织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90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四足机器人的物体识别与跟踪系统
- 下一篇:电动车制动能量回收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