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涵道风扇开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08849.X | 申请日: | 2020-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72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 发明(设计)人: | 彭博;范钦满;吴亚超;刘磊;董育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0F5/02 | 分类号: | B60F5/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王美章 |
| 地址: | 223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扇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涵道风扇开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机械传动领域。装置包括涵道风扇,翼板;还包括开合座,其与翼板另一端转动式连接;弧形弯杆,其凸起形成于翼板另一端端部;弧形通道,其形状与弧形弯杆相匹配,开设于开合座上,弧形通道与弧形弯杆配合连接;弧形弯杆端部设有截面积大于弧形弯杆截面积的限位块,弧形通道对应端部开设有形状与限位块相匹配的限位沉孔;涵道风扇合拢时,限位块配合抵接于限位沉孔中。本发明通过弧形弯杆与弧形通道配合,使翼板带动涵道风扇转动时有稳定轨迹,涵道风扇收拢到位后能及时停止,不会出现收拢过位的情况,避免涵道风扇与车体发生碰撞的现象,大大提高安全性,且开合装置结构简洁,易于制造和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传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涵道风扇开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涵道风扇作为一种推进或升力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交通工具尤其是航空器中,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飞行汽车、飞行摩托等陆-空两栖类运输器掀起了研究热潮,涵道风扇由于其优秀的推力、升力性能,常应用在这类运输器的设计当中。
陆-空两栖类的运输器,在陆地运行时,通常无需涵道风扇的辅助,此时需要将其收起以减小阻力及占道空间,现有的这类运输器在设计涵道风扇的开合折叠结构时,或是为了确保涵道风扇开合的安全性将开合结构设计的过于复杂,或是仅设计了简单的开合结构,涵道风扇开合时无法有效保证其到位即停,存在与车体发生干涉碰撞的安全风险。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3395491 B;公开日:2015年12月02日;公开了一种可开缝涵道螺旋桨系统以及运用该系统的飞行汽车,该申请案中设置有折叠机构和锁止机构用于控制涵道风扇的开合锁止,虽然确保了涵道风扇在开合过程中不会与车身发生干涉能及时停止,但是用于实现开合功能的结构过于复杂,容易发生故障,且成本造价过高。
另,中国专利公开号:CN 205523488 U;公开日:2016年08月31日;公开了一种三涵道垂直起降飞行汽车,该申请案中的涵道风扇通过伸缩杆和翻转杆与车身连接并实现开合功能,虽然用于实现开合功能的结构较为简洁,但是通过该申请案的开合结构,无法保证涵道风扇开合到位后的及时停止,存在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涵道风扇开合装置,该装置包括:
涵道风扇;
翼板,其一端固定连接于涵道风扇外侧壁;
还包括:
开合座,其与翼板另一端转动式连接;
弧形弯杆,其凸起形成于翼板另一端端部,所述弧形弯杆的圆心位于翼板与开合座转动轴线上;
弧形通道,其形状与弧形弯杆相匹配,开设于开合座上,所述弧形通道与弧形弯杆配合连接;
所述弧形弯杆端部设有截面积大于弧形弯杆截面积的限位块,所述弧形通道对应端部开设有形状与限位块相匹配的限位沉孔;
所述涵道风扇合拢时,限位块配合抵接于限位沉孔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涵道风扇开合装置装置,可选地,所述翼板与开合座铰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涵道风扇开合装置装置,可选地,所述涵道风扇的涵道中心轴线上设置有风扇驱动单元,所述风扇驱动单元包括:
驱动件,其为涵道风扇运转提供驱动力,能正反转;
输出轴,其与驱动件输出端传动式连接;
离合传动件,其设于驱动件端部,并与输出轴传动式连接,驱动件正转/反转时,离合传动件控制输出轴对外传动/停止传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88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