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永磁和斥力相结合的快速开关操动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07493.8 | 申请日: | 2020-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17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 发明(设计)人: | 吴翊;吴益飞;荣命哲;杨飞;肖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H71/24 | 分类号: | H01H71/24;H01H71/32;H01H33/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覃婧婵 |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永磁 斥力 相结合 快速 开关 机构 | ||
1.一种永磁和斥力相结合的用于提高分、合闸保持力的快速开关操动机构,包括:用于短路分闸的电磁斥力单元以及用于额定分闸、额定合闸的永磁保持单元;其中,
所述电磁斥力单元包括斥力盘、快速分闸线圈和传动杆;所述快速分闸线圈置于斥力盘上方且与斥力盘保持一定间隙;所述传动杆的一端直接连接于斥力盘下方;
所述永磁保持单元包括上极板、预压缩弹簧、额定分闸线圈、额定合闸线圈、侧板、永磁体、永磁体固定支架、动铁芯、固定支架和下极板;所述上极板、下极板和侧板构成单元主体;所述永磁体通过永磁体固定支架位固定于所述额定分闸线圈和所述额定合闸线圈之间;所述动铁芯位于所述上极板和下极板之间,通过额定合闸线圈放电产生的磁场与上极板吸合或通过额定分闸线圈放电产生的磁场与下极板吸合,其中,需要额定分闸时,额定分闸线圈在动铁芯和下极板间产生第一磁场,所述动铁芯第一磁场作用下在与下极板吸合,完成额定分闸;需要额定合闸时,额定合闸线圈在动铁芯和上极板间产生第二磁场,动铁心在第二磁场作用下与上极板吸合,完成额定合闸;所述预压缩弹簧与动铁芯相连且直接压接于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动机构,其中,需要短路分闸时,快速分闸线圈产生电磁斥力,所述电磁斥力迫使斥力盘推动传动杆,传动杆压缩预压缩弹簧并推动动铁芯与下极板吸合,完成短路分闸。
3.一种断路器,包括真空泡、动触头和操动机构;其中,
所述操动机构包括用于短路分闸的电磁斥力单元以及用于额定分闸、额定合闸的永磁保持单元;
所述电磁斥力单元包括斥力盘、快速分闸线圈和传动杆;所述快速分闸线圈置于斥力盘上方且与斥力盘保持一定间隙;所述传动杆连接于斥力盘下方;
所述永磁保持单元包括上极板、预压缩弹簧、额定分闸线圈、额定合闸线圈、侧板、永磁体、永磁体固定支架、动铁芯、固定支架和下极板;所述上极板、下极板和侧板构成单元主体;所述永磁体通过永磁体固定支架位固定于所述额定分闸线圈和所述额定合闸线圈之间;所述动铁芯位于所述上极板和下极板之间,通过额定合闸线圈放电产生的磁场与上极板吸合或通过额定分闸线圈放电产生的磁场与下极板吸合;所述预压缩弹簧与动铁芯相连且压接于所述传动杆下端;
所述动触头的一侧通过螺纹与斥力盘连接,另一侧与真空泡的一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其中,需要短路分闸时,快速分闸线圈产生电磁斥力,所述电磁斥力迫使斥力盘推动传动杆,传动杆压缩预压缩弹簧并推动动铁芯与下极板吸合,完成短路分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其中,需要额定分闸时,额定分闸线圈在动铁芯和下极板间产生第一磁场,所述动铁芯第一磁场作用下在与下极板吸合,完成额定分闸;需要额定合闸时,额定合闸线圈在动铁芯和上极板间产生第二磁场,动铁心在第二磁场作用下与上极板吸合,完成额定合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其中,所述断路器还包括通过法兰与永磁保持单元连接的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器和包裹于缓冲器外侧的止位套筒,所述缓冲器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缓冲器固定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其中,所述缓冲器包括如下任一:油缓冲器、阻尼缓冲器、弹簧缓冲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其中,所述断路器还包括进线铜排和出线铜排;其中,所述进线铜排与真空泡的另一侧连接,所述出线铜排位于所述斥力盘和传动杆的连接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其中,所述断路器还包括支撑固定组件,所述支撑固定组件包括环氧引拔棒、绝缘固定板、绝缘支撑套筒、支撑铝筒和角铁支架;所述环氧引拔棒围绕于真空泡的外侧,所述绝缘固定板位于传动杆外侧,所述绝缘支撑套筒位于快速分闸线圈和斥力盘之间,所述支撑铝筒位于斥力盘和快速分闸线圈之间,所述角铁支架与缓冲器固定板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749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线振子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变焦虹膜识别镜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