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质复合夹芯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07199.7 | 申请日: | 2020-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8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杨未柱;董思辰;李磊;高宗战;岳珠峰;祝鹏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F7/00 | 分类号: | F16F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007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结构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轻质复合夹芯结构,涉及吸能装置领域。示意图如摘要附图所示,该结构由六边形单胞周期性排列组成。每个六边形单胞包含壳体以及填充于壳体空腔内的多孔材料。壳体由2~5个同心的边长增长的六边形壳组成。多孔材料填充入壳体中。该结构在受压缩或者冲击时,通过壳体与多孔材料同心六边形辐散的结合形式,在壳体与多孔材料之间产生了强烈的耦合作用。提高了结构的吸能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吸能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轻质复合夹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年年攀升。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6亿辆。汽车保有量增长的同时,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据2019年统计,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为减轻汽车撞击对货物、人员造成的伤害,汽车中设置有吸能装置,它可以在汽车受到撞击时,通过自身的变形(折叠,屈曲,坍塌等)将冲击动能转化为自身的应变能。然而传统的吸能装置往往设计结合形式单一,冗余质量多,造成动力的浪费,且吸能效率不高。目前对于高效的能量吸收装置已有研究,在专利CN107448528A公开了一种高能量吸收率和良好缓冲能力的复合轻质结构。但在该结构的设计中,多孔材料与壳体之间未获得强烈的耦合作用,能量吸收效率仍具有可提升的空间。因此吸能装置的结构和吸能性能仍可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优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轻质复合夹芯结构;利用壳体和多孔材料同心六边形辐散结合方式,在受到冲击时,该结构通过这种结合方式,在壳体与多孔材料之间获得了强烈的耦合作用,提升了能量吸收性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与多孔材料,其特征在于结构由六边形单胞周期性排列组成;六边形单胞内的壳体由2~5个同心的边长递增的六边形壳组成;多孔材料是由杆、面组成的具有一定空隙率的周期性结构;或所述多孔材料是由杆、面组成的具有一定空隙率的随机多孔结构。
同心的六边形壳彼此间具有间隔,形成空腔。多孔材料填充于所述空腔内。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轻质复合夹芯结构。该结构由六边形单胞周期性排列组成。每个六边形单胞内有壳体,壳体由2~5个同心的边长递增的六边形壳组成。同心不同边长的六边形壳体间彼此具有间隔,形成空腔。多孔材料填充在所述空腔中。在压缩或冲击载荷作用下,相较于传统的吸能装置,该轻质复合夹芯结构利用其同心六边形辐散的结合形式,使得壳体与多孔材料之间产生了强烈的耦合作用,进而能提高轻质复合夹芯结构的能量吸收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一种轻质复合结构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轻质复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六边形单元形成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别种多孔材料六边形单元形成过程结构示意图;
1.多孔材料2.六边形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是一种轻质复合夹芯结构。
参阅图1~图2,本实施例一种轻质复合夹芯结构,由六边形单胞周期性排列组成。六边形单胞内含壳体和多孔材料。多孔材料是由杆、面组成的,具有一定空隙率的周期性结构;或是由杆、面组成的,具有一定空隙率的随机多孔结构。多孔材料填充入壳体空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71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