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填埋场修复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06889.0 | 申请日: | 2020-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9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子华;曾凤;谢腾芳;邢景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3/02 | 分类号: | E03F3/02;E02D31/00;E02D31/02;E02D29/02;E03F5/10;B09B1/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填埋场 修复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填埋场修复系统及方法,垃圾填埋场修复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沟包括排水横沟和排水纵沟;导流结构,导流结构包括第一防水加固层和透排水层,透排水层沿垃圾填埋场堆体坡面向下的方向延伸,透排水层的两侧设有第一土壤层,透排水层和第一土壤层均位于第一防水加固层上,导流结构连通至少一个排水横沟。本发明通过在垃圾填埋场堆体上设置排水横沟以及排水纵沟,并利用地形,在地表径流冲刷形成的凹径上设置导流结构,使堆体坡面上的雨水能直接或通过导流结构流入排水横沟,再被汇入到排水纵沟中被排走,减缓了对坡面上土体的冲刷,减少了水土流失,更有利于在垃圾填埋场堆体上种植植物,营造园林景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领域中的一种垃圾填埋场修复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每天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一直以来都是依靠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来处理这些垃圾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地存在渗滤液、恶臭气体等污染,严重影响着周边居民的生活,此时迫切需要对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及生态修复。
生活垃填埋场通常利用地势,形成堆体,封场后,堆体覆盖土工材料后覆土做简易绿化,覆土受到雨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冲刷,坡面会水土流失,甚至暴露土工材料,土工材料受阳光暴晒后容易老化破裂使得渗滤液渗出,同时生活垃圾的分解会产生不均匀沉降,易产生积水、构造物破坏等情况,环境修复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场修复系统及方法,其能对垃圾填埋场进行良好的生态修复。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场修复系统,其包括排水沟,所述排水沟包括排水横沟和排水纵沟,所述排水纵沟连通所有所述排水横沟;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第一防水加固层和透排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加固层用于铺盖在垃圾填埋场堆体上,所述透排水层沿垃圾填埋场堆体坡面向下的方向延伸,所述透排水层的两侧设有第一土壤层,所述透排水层和所述第一土壤层均位于所述第一防水加固层上,所述导流结构连通至少一个所述排水横沟。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横沟与垃圾填埋场堆体的等高线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为10°~30°。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透排水层的顶面宽度小于底面宽度,所述透排水层的两侧向外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土壤层覆盖在所述透排水层的侧面上。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长形的导流块,所述导流块的下部埋入所述透排水层的上部,所述导流块的长度方向沿所述透排水层的延伸方向布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垃圾填埋场修复系统还包括挡土墙,所述挡土墙位于所述排水横沟靠近垃圾填埋场堆体底部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垃圾填埋场修复系统还包括第一沉降处理结构,所述第一沉降处理结构位于垃圾填埋场堆体的沉降处上,所述第一沉降处理结构从下往上依次包括第二防水加固层、第一蓄排水层和第二土壤层,所述第二土壤层的顶面向上拱起。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垃圾填埋场修复系统还包括第二沉降处理结构,所述第二沉降处理结构位于垃圾填埋场堆体的沉降处上,所述第二沉降处理结构从下往上依次包括第三防水加固层和第二蓄排水层,所述第二蓄排水层的顶面形成用于蓄水的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场修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10.将垃圾填埋场堆体的坡面沿纵向划分为若干区块,在相邻的两个区块的交界处设置排水横沟,设置排水纵沟连通所有排水横沟,所述排水纵沟的底端位于垃圾填埋场堆体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68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