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可旋转脱粒单元的柔性凹板筛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06768.6 | 申请日: | 2020-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0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心平;王文哲;卢文涛;耿令新;姬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F7/02 | 分类号: | A01F7/02;A01F12/24 |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李现艳 |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旋转 脱粒 单元 柔性 凹板筛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可旋转脱粒单元的柔性凹板筛,包括若干组柔性脱粒单元组,每一组柔性脱粒单元组均包括连接轴及间隔并转动设置在连接轴上的脱粒单元,连接轴固定设置在若干块平行设置的侧弧板上,任意两组相邻的柔性脱粒单元组上的脱粒单元间交错设置,本发明在与脱粒滚筒配合进行脱粒时,在二者接触的瞬间,由于脱粒单元的材料为空心耐磨橡胶,变刚性冲击为柔性冲击,可以大大减小接触时的冲击力;同时,空心耐磨橡胶脱粒单元在脱粒的过程中可以绕着连接轴转动,在脱粒过程中实现碾压脱粒,碾压力产生剪切力可以使得谷子的谷码与谷粒分开,增加脱净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可旋转脱粒单元的柔性凹板筛。
背景技术
关于谷子传统的收获方式主要是由人工收割谷子,再将谷子用石碾加工,这样不仅人们劳动强度较高而且生产效率十分低,入不敷出,在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这样传统的收获方式是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所以我国谷子的生产量才会远远不足,同时也极大的限制了谷子及其相关产业在我们国内的发展。
目前谷子脱粒主要是采用全喂入形式且是在以前研制的小麦水稻的脱粒滚筒基础上进行改善,经过修改后的脱粒分离效果并不好,一般选用纹杆式脱粒滚筒和栅格式凹版筛相配合,而现有的栅格式凹板筛大多为固定式结构,在与谷子和脱粒滚筒碰撞的过程中,容易造成谷子谷码不宜分离且谷子极易破损,难以满足生产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可旋转脱粒单元的柔性凹板筛,以解决现有凹板筛在与脱粒滚筒和谷子碰撞的过程中,容易造成谷子破损,分离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可旋转脱粒单元的柔性凹板筛,包括若干组柔性脱粒单元组,若干组柔性脱粒单元组之间平行设置并通过若干块平行设置的侧弧板连接在一起,每一组柔性脱粒单元组均包括连接轴及间隔并转动设置在连接轴上的脱粒单元,连接轴固定设置在若干块平行设置的侧弧板上,任意两组相邻的柔性脱粒单元组上的脱粒单元间交错设置,形成用于谷子分离的脱粒孔。
进一步的,所述侧弧板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该柔性凹板筛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侧弧板设置有三块,且三块侧弧板分别安装在连接轴的两端及中间位置处。
优选的,任意两组相邻的柔性脱粒单元组中连接轴之间的距离与脱粒单元的外径与内径之差相同,且脱粒单元的高度小于任意两个位于同一连接轴上的相邻的脱粒单元之间的距离,任意一个脱粒单元与上一组柔性脱粒单元组中的脱粒单元之间和下一组柔性脱粒单元组中的脱粒单元之间均形成用于谷子分离的脱粒孔。
优选的,脱粒单元的高度等于任意两个位于同一连接轴上的相邻的脱粒单元之间的距离,且任意两组相邻的柔性脱粒单元组中连接轴之间的距离大于脱粒单元的外径与内径之差;位于同一连接轴上且相邻的两个脱粒单元之间、脱粒单元与上一组柔性脱粒单元组中的脱粒单元之间以及脱粒单元与下一组柔性脱粒单元组中的脱粒单元之间均形成用于谷子分离的脱粒孔。
进一步的,所述脱粒单元为空心结构并由耐磨橡胶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与脱粒滚筒配合进行脱粒时,在二者接触的瞬间,由于脱粒单元的材料为空心耐磨橡胶,变刚性冲击为柔性冲击,可以大大减小接触时的冲击力;同时,空心耐磨橡胶脱粒单元在脱粒的过程中可以绕着连接轴转动,在脱粒过程中实现碾压脱粒,碾压力产生剪切力可以使得谷子的谷码与谷粒分开,增加脱净率;空心耐磨橡胶脱粒单元的转动也会减小脱粒时的冲击力,进而降低谷子的破碎率,脱粒单元材料为空心耐磨橡胶可以增大谷物的摩擦力,使得谷物的揉搓与碾压作用增强,进一步增加谷子的脱净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67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