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施工场地的智能充电柜及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06624.0 | 申请日: | 2020-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91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邓欢;程子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青铜建服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35;H02S40/10;H02S40/12;G07C9/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窦贤宇 |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施工 场地 智能 充电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施工场地的智能充电柜及使用方法,包括:充电柜本体,内嵌在充电柜本体上的控制系统,以及设置在充电柜本体上的避雨遮阳设备;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与微处理器电联的通信模块,人脸识别系统以及设置在柜体上的触摸显示屏;所述触摸显示屏的上方设有人脸采集摄像头。所述充电柜本体中设有多个充电内腔,所述充电内腔中设有充电装置以及用电卡槽;本发明相对于传统的充电柜增加人脸识别模块,提高充电设备存取的安全性;其次增加太阳能供电装置节约用电成本,由于考虑到安装在施工场地多数为户外,所以增加清洁组件提高太阳能装置的转化效率,延长光伏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安全帽充电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施工场地的智能充电柜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充电柜用于工地使用时用于对个人安全帽或用于安全帽上的其它电子设备提供方便、快捷的充电功能,由于施工场地人员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简单的充电柜无法保证充电产品的安全性,其次充电柜顶部设有太阳能充电板能够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减少用电成本开支。由于充电柜随施工场地进行移动使用和太阳能光光伏板特性,在户外使用过程中不免经受户外环境的影响,使得充电柜本体顶部的太阳能板经受树叶树枝或者鸟类的粪便的阴影阻挡,造成阴影中内阻增大进而损坏太阳能板,其次雪冰雹天气的影响会造成设备的太阳能板无法运行和损坏。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适用于施工场地的智能充电柜及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施工场地的智能充电柜,包括:
充电柜本体,内嵌在充电柜本体上的控制系统,以及设置在充电柜本体上的避雨遮阳设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与微处理器电联的通信模块,人脸识别系统以及设置在柜体上的触摸显示屏;所述触摸显示屏的上方设有人脸采集摄像头。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柜本体中设有多个充电内腔,所述充电内腔中设有充电装置以及用电卡槽;
所述充电装置包括:设置在内腔壁上的光感灯,以及安装在内腔壁上的电源插槽和充电数据线;所述充电内腔的外侧设有对应的密封柜门,所述密封柜门的一侧设有与控制器电联的电子锁;所述充电装置与用电卡槽电联;所在单位员工分配有用于卡槽读取的IC卡。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避雨遮阳设备包括:固定安装在充电柜本体顶部的雨棚板组件,以及设置在雨棚板组件上的太阳能供电装置。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雨棚板组件包括:螺接固定在充电柜本体顶部的安装支架,固定设置在安装支架一侧的多个铰接座,连接在铰接座上的支撑件,连接在支撑件另一端的顶板,以及设置在顶板上的清洁组件,所述顶板为复合结构,所述顶板向上一侧内嵌有太阳能光伏板;所述顶板两端固定连接有导轨;所述导轨的底部一侧设有齿条。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清洁组件卡接在导轨的上方,所述清洁组件包括:与导轨直接卡接的清洁板块,固定安装在清洁板块两侧的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以及设置在清洁板块下的清洁面;
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动力输出轴处设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设置在齿条上方,进而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动力带动传动齿轮在齿条上移动进而带动清洁板块在滑轨上往复运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清洁面包括:设置在两条导轨内侧对称安装的光源发射装置和反射接收装置,以及设置在清洁板块内侧的刷体和挤压海绵;。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清洁板块中还内嵌有水管,所述水管的一端连通水箱,所述水管内嵌在清洁板块的段设有多个喷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青铜建服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青铜建服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66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