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新型堆焊装备自动堆焊异径管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05639.5 | 申请日: | 2020-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2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香祺;杨修荣;马策;石少坚;孙骞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尼斯(南京)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9/04 | 分类号: | B23K9/04;B23K9/167;B23K9/12;B23K9/32;B23K101/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陆涛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新型 堆焊 装备 自动 异径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新型堆焊装备自动堆焊异径管的方法,针对需要堆焊的异径管,在新型紧凑型装备上输入不同区域的尺寸进行编程设置,异径管参数设置好之后,用装备上的焊枪对工件进行校圆,保证异径管与堆焊装备上的焊枪处于同圆心位置。设置好后堆焊过程中装备可自动计算异径区域的线速度,在不停弧的状态下堆焊异径区域,且堆焊厚度均匀一致,有效的控制稀释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异径管堆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使用新型堆焊装备实现自动堆焊异径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堆焊行业中,针对异径管件的堆焊作业,就国内现有的设备而言,异径区域无法实现自动化焊接,因为从小径区域堆焊至异径区域时,每一个高度的直径不一致,现有的堆焊设备无法识别该区域的实际线速度,操作人员必须要停弧;若不重新修改设备设置,在堆焊异径区域时由于线速度不一致,会导致焊缝厚度不一致,影响堆焊质量,焊缝稀释率无法得到控制,增加操作工的操作难度。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新型堆焊装备自动堆焊异径管的方法,设置后堆焊过程中装备可自动计算异径区域的线速度,在不停弧的状态下堆焊异径区域,且堆焊厚度均匀一致,有效的控制稀释率。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使用新型堆焊装备自动堆焊异径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把异径管摆放至新型堆焊装备的转台上;异径管的大径管区位于上方,小径管区位于下方;
2)打开总电源、焊接电源、焊接保护气体,设备开机运行稳定后在遥控器上进入工件堆焊模式界面,并选择异径管堆焊模式;
3)在异径管堆焊模式内输入对应的异径管尺寸,包括大径管区高度与直径、小径管区高度与直径、异径管区高度与直径;
4)通过遥控器控制移动横梁,将焊枪移至异径管工件的上对点,旋转转台进行焊枪与异径管工件的校圆;
5)将焊枪移至异径管工件的下对点,通过遥控器标定,在竖梁高度中标定高度;
6)将焊枪移至异型管工件上端,输入异径管的总高度;
7)标定位置后,遥控器回到自动界面,输入焊接参数包括焊接速度28cm/min~30cm/min,送丝速度1.8m/min~2.0m/min,焊接电压12V~15V,热丝电流40A~60A,热丝电压5V~6V,脉冲频率2.5Hz,占空比60%,弧压跟踪精度0.5V,弧压调节增量0.1V,焊后回退2.0mm;
8)开始焊接,新型堆焊装备根据异径管尺寸设计焊接路线,直至完成堆焊。
其中,所述的步骤(1)中异径管在焊接前打磨清理待焊接区域表面,去除工件表面杂质与氧化物;使用电动角磨机装百叶片打磨,打磨后使用丙酮浸泡过的抹布进行打磨区域的擦拭,去除打磨的残留杂质。
其中,所述的步骤(4)中焊枪的枪头选用喷嘴内径为12mm,钨针为铈钨,气体为Ar气,气流量12L/min~15L/min,送丝方式为前送丝。
其中,所述的新型堆焊装备的转台包括底座部分、划架部分、焊接部分与装备控制系统部分;所述底座部分包括底板并在底板底部设有若干个水平调节支架;所述划架部分包括固定柱、相互活动连接的横梁与竖梁;所述焊接部分包括焊接电源、送丝机、高频发生装置、焊枪与固定支架;所述装备控制系统部分包括转台、控制柜与遥控器。
其中,所述的竖梁位于固定柱上方且竖梁与横梁之间通过固定板上的凹槽嵌合连接,竖梁上设有竖向齿条并通过竖梁上的第二伺服电机来配合竖向齿条的捏合转动实现横梁的上下移动;所述横梁上设有横向齿条并通过横梁上的第一伺服电机来配合横向齿条捏合转动实现横梁的左右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尼斯(南京)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尼斯(南京)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56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