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容传感原理的动静脉内瘘震颤测量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04625.1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02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罗堪;蔡聪;李建兴;叶轻舟;马莹;黄靖;赖智晨;杨睿宁;沈亮;刘肖;黄炳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B5/11 | 分类号: | A61B5/11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丘鸿超;蔡学俊 |
地址: | 350118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传感 原理 静脉 震颤 测量方法 装置 | ||
1.一种电容传感原理的动静脉内瘘震颤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屏蔽线连接的测量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所述测量单元包括:弧形支架、滑块、伸缩杆和电容式传感器;所述弧形支架上开设有弧形通槽作为滑轨,滑块与滑轨构成滑动连接;所述电容式传感器包括瘘传感极板和固定感应极板;所述伸缩杆穿过滑块,并在位于弧形支架的圆心侧的一端与固定感应极板固定连接;
用于通过电容式传感器采集血液流经内瘘产生的震颤信号,转换为电容值进行输出;再通过连续的电容值信号还原获得血液流经内瘘产生的震颤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传感原理的动静脉内瘘震颤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式传感器为柔性电容,所述瘘传感极板通过医用双面胶带固定在动静脉内瘘静脉侧的皮肤表面,所述固定感应极板位于瘘传感极板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传感原理的动静脉内瘘震颤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式传感器通过屏蔽线连接信号处理单元;所述屏蔽线从内至外依次包括信号线、绝缘层、第一屏蔽层和护套;所述电容式传感器的极板包括从上到下层叠设置的:第一绝缘层、信号层、第二绝缘层、第二屏蔽层和第三绝缘层;所述瘘传感极板和固定感应极板的信号层一侧相对设置;所述信号层连接信号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传感原理的动静脉内瘘震颤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通过弹簧夹限位在滑轨上;所述伸缩杆带有伸缩调节旋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传感原理的动静脉内瘘震颤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包括:电容数字转换器、微处理器和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连接外部显示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传感原理的动静脉内瘘震颤测量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手臂平放在平面上,动静脉内瘘朝上,将弧形支架架在手臂两侧,位于内瘘上方;
步骤S2:用医用双面胶带将瘘传感极板紧密贴在内瘘的静脉侧皮肤上,使内瘘的震颤能带动瘘传感极板震动;
步骤S3:滑动滑块,使伸缩杆底部的固定感应极板对准瘘传感极板;
步骤S4:控制伸缩杆升降,以调节两极板间距;
步骤S5:电容数字转换器通过屏蔽线重复采集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
步骤S6:微处理器读取电容数字转换器的数据;
步骤S7:微处理器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至外部显示设备;
步骤S8:外部显示设备把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外部显示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未经福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462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