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窥镜成像方法和内窥镜成像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4320.0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3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陆汇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博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4 | 分类号: | A61B1/04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廖金晖;郭燕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坑梓街道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窥镜 成像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内窥镜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分别发射白光和激励光,所述白光和激励光融合形成混合光照射到人体上;
通过位于内窥镜前端的第一传感器获取人体反射的可见光,所述第一传感器将可见光转为第一图像信号;同时,通过位于内窥镜前端的第二传感器获取人体被激发产生的荧光,所述第二传感器将荧光转为第二图像信号;
获取第一图像信号和第二图像信号,将所述第一图像信号转为白光彩色图像,所述第二图像信号转为荧光单色图像,再将所述白光彩色图像和荧光图像经过图像处理输出内窥镜图像。
2.如权利要求1的内窥镜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图像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将白光彩色图像转为RGB图像;
将所述RGB图像转为灰度图像;
将所述荧光单色图像和灰度图像的灰度信息进行图像归一化处理,再使用立体匹配算法获取所述荧光单色图像匹配到白光彩色图像的立体视差图;
根据所述立体视差图,将所述荧光单色图像重建到所述白光彩色图像的坐标系中得到重建荧光单色图像;
将重所述建荧光单色图像叠加到所述RGB图像上形成内窥镜图像。
3.如权利要求2的内窥镜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图像处理的步骤中,计算出立体视差图后,通过所述立体视差图计算人体内被摄物与摄像头端面的距离,进而得出不同荧光区域的深浅信息,再对距离远的荧光区域的荧光亮度进行补偿。
4.如权利要求3的内窥镜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亮度的补偿包括如下步骤:
计算每个荧光区域的荧光光平均值,并找出平均值最高的荧光区域;
除平均值最高的荧光区域外的其他荧光区域分别乘一个与之对应的增益系数,使得其他荧光区域与平均值最高的荧光区域的荧光亮度一致。
5.如权利要求3的内窥镜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亮度的补偿包括如下步骤:
预先设计计算一条根据人体被摄物与摄像头端面距离远近的荧光补偿增益曲线;
在得出不同荧光区域的深浅信息后,每个区域根据补偿增益曲线进行荧光补偿。
6.一种内窥镜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柄,所述手柄具有穿线通道;
镜管,所述镜管连接在与手柄的前端;
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和导光束,所述第一光源用于发射白光,所述第二光源用于发射激励光,所述导光束的一端穿设在所述镜管内并延伸至所述镜管内的前端,所述导光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连接;
第一前端组件,所述第一前端组件安装在所述镜管内的前端,所述第一前端组件包括前后依次排列的第一镜组和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镜组用于获取人体被摄物反射的可见光,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第一镜组过滤后的可见光并生成第一图像信号;
第二前端组件,所述第二前端组件与所述第一前端组件并排安装在镜管内的前端,所述第二前端组件包括前后依次排列的第二镜组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镜组用于获取人体被摄物被激发的荧光,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第二镜组过滤后的荧光并生成第二图像信号;
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光源发射白光和所述第二光源分别发射激励光,用于采集第一传感器生成的第一图像信息和第二传感器生成的第二图像信息,及用于将第一图像信号转为白光彩色图像,第二图像信号转为荧光单色图像,再将白光彩色图像和荧光单色图像经过图像处理输出内窥镜图像。
7.如权利要求6的内窥镜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图像采集模块和图像处理模块,所述控制器用于用于控制第一光源发射白光和第二光源分别发射激励光,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第一传感器生成的第一图像信息和第二传感器生成的第二图像信息,所述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将第一图像信号转为白光彩色图像,第二图像信号转为荧光单色图像,再将白光彩色图像和荧光单色图像经过图像处理输出内窥镜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博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博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432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