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工位送料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4317.9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7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威洋机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2 | 分类号: | B65G47/92 |
代理公司: | 青岛鼎丞智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7 | 代理人: | 赵玉婕;王敬花 |
地址: | 264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工 位送料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工位送料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后侧端固定设有驱动组件,所述工作台的顶部活动设有放料组件,且放料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放料组件相对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放料组件的内部活动设有工件,所述工作台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放料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活动贯穿并延伸至安装槽的内部。本发明通过当抓取座完成抓取操作并由气缸带动抓取座向上移动时,此时丝杆通过活动杆带动另一个放料组件移动至横板的正下方,其中一个放料组件即可开始手动上料,使得抓取座在抓取工件时,无需等待人工上料过程,极大地减少了抓取座等待的时间,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送料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工位送料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成本随之上涨,我国制造业的人力资源红利不再,在制造业升级压力的大背景下,“机器人替代人”成为制造业智能化的必然选择以及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机械领域中,包含着多种加工设备,送料机构往往是最常用的机构,其主要用于对物料的搬运以及运输,使得物料自一个工位移动至下一个工位进行后续操作,从而满足后续的生产需求。
但是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时,传统的送料机构即为单一输送线或者输送线以及机械手的配合使用,机械手抓取时必须先等工作人员先将工件放入工位中,这无疑极大地增加了生产时间,造成生产效率低下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工位送料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后侧端固定设有驱动组件,所述工作台的顶部活动设有放料组件,且放料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放料组件相对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放料组件的内部活动设有工件,所述工作台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放料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活动贯穿并延伸至安装槽的内部,所述安装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中部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工作台内壁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触动开关,所述活动杆相对应触动开关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触动块,所述工作台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动滑台,所述气动滑台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滑座,所述滑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设有抓取座。
优选的,所述气缸输出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抓取座的顶部,且抓取座的中部贯穿嵌入有电磁铁。
优选的,所述丝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丝杆关于活动杆中点的竖直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活动杆的中部,所述两个丝杆的螺纹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远离支撑板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送料板。
优选的,所述放料组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活动的连接在工作台的顶部,且连接块固定连接在基板的底部,所述基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的顶部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工件活动连接在基板的顶部,且工件的表面与限位架的表面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基板的底部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滚珠,且滚珠转动连接在工作台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相对应支撑板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工作台远离第一支撑杆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分别固定连接在横板的前后两端。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相对应丝杆位置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壁与丝杆的表面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相对应连接块位置的顶部开设有活动槽,且活动槽的内壁与连接块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槽的内部与安装槽的内部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威洋机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威海威洋机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43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