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婴儿推车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3700.2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8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孙可可;邱亦睿;袁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B7/04 | 分类号: | B62B7/04;B62B9/08;B62B9/18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杨唯 |
地址: | 36102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婴儿 推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儿推车,公开了一种智能婴儿推车,所述车架的底部从左到右分别设置有后轮轮胎和前轮轮胎,所述车架的底部固接有支腿,所述支腿的一侧安装有减震器,且支腿活动安装在悬架连杆的前表面,所述车架的一侧设置有触摸传感器,且车架的另一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车架的底部靠近减震器的一侧安装有制动器总成,通过减震悬架,加入弹簧阻尼系统并配合大尺寸充气轮胎,婴儿推车在全地形路面任意路面都能有舒适体验;智能刹车,利用触摸传感器与霍尔传感器判断是否需要制动,在无人触摸时进行制动;智能助力与减速,利用压变电阻应变片感受车把上人手的推力,建立改压力与电机输出之间的映射,使得上坡时助力,下坡时减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儿推车,具体是一种智能婴儿推车。
背景技术
婴儿推车是婴儿的“交通工具”,需要有人协助推着或者拉着才能走的车子,婴儿推车一般由遮阳蓬、坐垫以及睡篮等组成,使用年限一般为三到五年,选购时要考虑到婴儿的年龄,如今的婴儿推车的功能已经升级到可以睡觉、吃饭、玩游戏等等,婴儿推车能够方便家长带宝宝上街购物的便携性。
但是,目前的婴儿推车的减震一般都是通过弹簧进行减震,无法有效的吸收震动,且刹车一般都是通过手动进行刹车,其智能化较低,且婴儿车在上坡与下坡时,无法有效的实现上坡助力下坡减速的效果,增加了使用者的劳累。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智能婴儿推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婴儿推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婴儿推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底部从左到右分别设置有后轮轮胎和前轮轮胎,且车架的中部安装有婴儿睡篮,所述婴儿睡篮的上表活动安装有遮阳伞,所述车架的末端与前轮轮胎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所述法兰的底部连接有减震前叉,所述减震前叉的末端设置有前轮轴,所述前轮轴与前轮轮胎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前轮轮胎的内部设置有前轮轮滚,所述后轮轮胎的内部设置有后轮轮毂,所述后轮轮毂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后轮轴,且后轮轮毂的一侧设置有轮毂电机,所述车架的底部固接有支腿,所述支腿的一侧安装有减震器,且支腿活动安装在悬架连杆的前表面,所述车架的一侧设置有触摸传感器,且车架的另一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车架的底部靠近减震器的一侧安装有制动器总成。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轮轮胎的大小为10英寸,所述前轮轮胎的大小为8英寸,且前轮轮胎和后轮轮胎为三轮式设置,所述后轮轮胎和前轮轮胎均为充气轮胎。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前叉为“U”型设置,且减震前叉左侧的内部为弹簧设置,所述减震前叉右侧的内部为阻尼设置,所述后轮轮胎中的弹簧阻尼采用悬架连杆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触摸传感器为电容式触感器,且触摸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触摸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大小相同。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制动器总成包括左制动蹄、支座连杆、减速电机、滑块、滑轮、顶块、右制动蹄、连接弹簧、丝杆和支承销,所述左制动蹄的一侧设置有右制动蹄,且左制动蹄与右制动蹄的连接处安装有顶块,所述顶块的前表面转动安装有支座连杆,所述支座连杆的一端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转动安装在滑块的内部,所述滑块设置在左制动蹄的前表面,所述左制动蹄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所述右制动蹄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连接弹簧,且右制动蹄的前表面靠近连接弹簧的下方安装有丝杆,所述右制动蹄的前表面安装有支承销。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块为长方形设置,所述连接弹簧的一端连接在右制动蹄前表面的中心位置处,且连接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左制动蹄前表面的中心位置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座连杆为不规则的“U”型设置,所述滑块为长方形设置,且滑块的内部开设有滑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37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