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肛肠给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3334.0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8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杨彦;王润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A61M29/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40001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肛肠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肛肠给药装置,包括推注器、给药管和气囊主体,推注器包括储药筒、活塞和推注杆,储药筒上一体成型有第一连接头,给药管通过第一连接头与推注器连通,给药管外壁轴向均匀开设有多个横向凹槽,给药管外壁前后两端还开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与横向凹槽相连通,气囊主体包括两个环形气囊,环形气囊可拆卸安装在环形凹槽内,两个环形气囊之间设有多个条形气囊,两个环形气囊通过条形气囊相互连通,条形气囊位于横向凹槽内,给药管外壁径向均匀开设有若干给药孔,给药孔位于两个环形凹槽之间、且位于相邻两个条形凹槽之间。其目的是:解决现有肛肠给药装置结构缺陷导致的给药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肛肠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肛肠疾病是指发生于肛门直肠部位的疾病及部分结肠疾病,目前医学记载达七十余种,其中发生在肛门直肠肠段最多,目前肛肠疾病患者群体庞大,但大都数人都不太重视,他们错误的认为肛肠不及五脏六腑的病痛那么可怕。就是这种向导,让很多人失去预防与治疗机会。
以便血为主要症状的痔疮患者,往往出现贫血,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随着患者的失血量的增加,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虚弱、久坐久蹲后突然站立,可导致虚脱或晕厥。由于痔块脱出及肛门括约肌松弛,粘液流出肛门外刺激皮肤,会导致皮肤瘙痒和肛门湿疹。痔疮如不及时治疗,病灶不断加重,形成脱肛、直肠粘膜脱出,使肛门括约肌松弛,致肛门失禁。对于女性来说,如果痔疮出血或发炎往往会导致细菌大量繁殖,引发各种阴道炎、尿道炎、膀胱炎、附件炎等妇科炎症。如果痔疮出血或发炎会导致细菌大量繁殖,引发男性炎症,加之疼痛及不舒适感,从而影响生活质量。所以肛肠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极为重要,不容小觑。
现有的肛肠给药装置,往往只在给药管的前端开设给药孔,通过药液的流动,实现药液喷洒在肛肠内壁,实现上药的效果。
但是肛肠内壁可吸收药液的位置很宽泛,纯以药液流动的方式实现药液吸收的效果不理想,同时由于肛肠内壁的收缩也会对给药管的药孔造成堵塞,无法达到理想的上药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肛肠给药装置,用来解决现有肛肠给药装置结构缺陷导致的给药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肛肠给药装置,包括推注器、给药管和气囊主体,所述推注器包括储药筒、活塞和推注杆,所述储药筒上一体成型有第一连接头,所述给药管通过第一连接头与推注器连通,所述给药管外壁轴向均匀开设有多个横向凹槽,所述给药管外壁前后两端还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横向凹槽相连通,所述气囊主体包括两个环形气囊,所述环形气囊可拆卸安装在环形凹槽内,两个所述环形气囊之间设有多个条形气囊,两个所述环形气囊通过条形气囊相互连通,所述条形气囊位于横向凹槽内,所述给药管外壁径向均匀开设有若干给药孔,所述给药孔位于两个环形凹槽之间、且位于相邻两个条形凹槽之间。
进一步限定,所述气囊主体靠近推注器一端连接有充放气管,所述给药管上开设有放置槽,所述充放气管位于放置槽内,所述充放气管自由端连接有充气囊,所述充气囊两端各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连接头,两个所述连接头内均安装有单向阀,所述充放气管与其中一个第二连接头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可在给药管插入患者肛门之前,使得气囊主体处于放气状态,在给药管插入患者肛门时,给药管外壁与患者肛肠内壁接触;在给药管插入患者肛门之后,再通过充气囊对气囊主体充气,使得气囊主体膨胀,对肛肠内壁进行支撑,相对于气囊主体处于膨胀状态时,直接把给药管插入患者肛门相比,插入的给药管直径较小,插入更加顺畅,患者肛门所承受的压力更小。
进一步限定,所述充放气管与第二连接头可拆卸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在把给药管插入患者肛门,或者给药完成后从患者肛门内拔出给药管时,可把充气囊反过来安装在充放气管上,通过充气囊对气囊主体中的气体进行吸取,使得气囊主体被收入环形凹槽和横向凹槽内,使得给药管的插入或拔出更加顺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人民医院,未经重庆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33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稻耐盐胁迫基因OsBAG4、编码蛋白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超声波焊接胎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