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用悬臂式掘进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02932.6 | 申请日: | 2020-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8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邱鑫侨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鑫侨 |
| 主分类号: | E21D9/10 | 分类号: | E21D9/10;E21D9/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悬臂 掘进机 | ||
1.一种隧道用悬臂式掘进机,其结构包括有刮板输送机(1)、座椅(2)、机体(3)、机械臂(4)、截割机构(5)、装载机构(6)、行走机构(7)、星轮(8),所述机体(3)设有行走机构(7),所述机体(3)设有座椅(2)、刮板输送机(1)、机械臂(4),所述机械臂(4)安装有截割机构(5),所述机械臂(4)下方设有与机体(3)相连的装载机构(6),所述装载机构(6)安装星轮(8),其特征在于:
所述星轮(8)包括有拨动爪(111)、轮盘(222)、动力环(333)、活动块(444)、卡管(555)、插槽(666),所述轮盘(222)设有插槽(666),所述插槽(666)一侧设有与活动块(444)相连的卡管(555),所述活动块(444)与动力环(333)相接,所述拨动爪(111)安装在插槽(666)处且与卡管(555)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用悬臂式掘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爪(111)包括有爪体(m1)、卡装孔(m2)、安装道(m3)、插块(m4),所述爪体(m1)连有插块(m4),所述插块(m4)设有安装道(m3)、卡装孔(m2),所述插块(m4)插入插槽(666),所述卡管(555)穿过安装道(m3)且与卡装孔(m2)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用悬臂式掘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管(555)包括有通道(g1)、通孔(g2)、连通管(g3)、管体(g4)、卡装块组件(g5),所述管体(g4)设有与卡装块组件(g5)配合的通道(g1),所述卡装块组件(g5)与连通管(g3)相连,所述连通管(g3)内设于管体(g4),所述连通管(g3)上设有通孔(g2),所述连通管(g3)贯穿于安装道(m3),所述卡装块组件(g5)与卡装孔(m2)卡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用悬臂式掘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装块组件(g5)包括有卡装块(gg1)、凹槽(gg2)、波纹管(gg3)、弹簧(gg4),所述卡装块(gg1)开设有凹槽(gg2),所述波纹管(gg3)内设有弹簧(gg4)且两者一端与卡装块(gg1)相连,另一端与连通管(g3)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用悬臂式掘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444)包括有基体(f1)、一号吸气球(f2)、动力机构(f3)、二号吸气球(f4)、散气管(f5),所述基体(f1)内设有动力机构(f3),所述动力机构(f3)一侧设有一号吸气球(f2),另一侧设有二号吸气球(f4),所述一号吸气球(f2)、二号吸气球(f4)与散气管(f5)连通,所述散气管(f5)连通于连通管(g3),所述基体(f1)与管体(g4)固连,所述一号吸气球(f2)、二号吸气球(f4)内置有惰性气体,所述一号吸气球(f2)、二号吸气球(f4)与基体(f1)固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隧道用悬臂式掘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f3)包括有一号弧形压板(ff1)、椭圆轮(ff2)、导向杆(ff3)、二号弧形压板(ff4),所述椭圆轮(ff2)两端均设有两根导向杆(ff3),所述导向杆(ff3)与一号弧形压板(ff1)、二号弧形压板(ff4)配合,所述一号弧形压板(ff1)与一号吸气球(f2)相连,所述二号弧形压板(ff4)与二号吸气球(f4)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隧道用悬臂式掘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弧形压板(ff1)包括有压板体(100)、导槽(101)、矩形开口(102)、导板(103),所述导板(103)开设有矩形开口(102),所述矩形开口(102)与压板体(100)形成矩形槽,所述压板体(100)与导板(103)连接,所述导板(103)设有与导向杆(ff3)配合的导槽(101),所述压板体(100)与椭圆轮(ff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隧道用悬臂式掘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圆轮(ff2)包括有铰链座(201)、双铰链杆(202)、U型口(203)、支轴(204)、轮体(205),所述轮体(205)设有U型口(203),所述U型口(203)均设有双铰链杆(202),所述双铰链杆(202)一端通过支轴(204)与轮体(205)相连,另一端通过铰链座(201)与压板体(100)相接,所述轮体(205)与导板(103)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鑫侨,未经邱鑫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293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