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核电站闸门机械贯穿件径向双端面浮装干式密封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2648.9 | 申请日: | 2020-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5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马爱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龙源科能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34 | 分类号: | F16J15/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鲍敬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核电站 闸门 机械 贯穿 径向 端面 浮装干式 密封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核电站闸门机械贯穿件径向双端面浮装干式密封结构,包括动环组件、静环组件、弹簧座、多个弹簧、动环密封圈一、动环密封圈二、静环密封圈一和静环密封圈二,动环组件包括设置于贯穿件轴外侧的动环座,动环座一端连接有动环,动环与动环座的连接处沿贯穿件轴径向方向设有动环密封圈,静环组件包括与动环另一端连接的静环,静环远离动环的一端其外侧面沿贯穿件轴贯穿件轴向设有静环密封圈,本装置在石墨制成的动环与金属制成的动环座之间通过双道密封圈形成浮装式动环组件,静环端面采用不锈钢表面硬化处理,使得本装置密封为完全干运转工况,没有任何润滑介质,在运转时,静环与动环相接触的端面完全干摩擦实现密封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封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是指用于核电站闸门机械贯穿件径向双端面浮装干式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核电站闸门机械贯穿件所配套使用的机械密封是闸门机械贯穿件的重要部件,其作用是在设备运行中对内外部起到密封的作用,阻隔内部介质外泄;在核电站运行期间,人员闸门处于关闭状态,在需要进入时,则通过配合开关,保证介质被隔离和密封;目前的闸门在使用过程中,密封性不能满足现场要求,因此,设计一种稳定、可靠的贯穿件密封机构是相关领域内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用于核电站闸门机械贯穿件径向双端面浮装干式密封结构,用于安装在贯穿件轴上,浮装干式密封结构包括动环组件、静环组件,所述动环组件、静环组件均设置于贯穿件轴外侧,所述动环组件包括设置于贯穿件轴外侧的动环座,所述动环座一端连接有动环,所述动环与动环座的连接处沿贯穿件轴径向方向分别设有浮装式动环密封圈一、浮装式动环密封圈二,使得浮装式动环密封圈一、浮装式动环密封圈二与动环、动环座组成浮装式动环组件,所述静环组件包括与动环另一端连接的静环,所述静环远离动环的一端其外侧面沿贯穿件轴贯穿件轴向分别设有静环密封圈一、静环密封圈二,所述静环外还覆盖有静环压盖。
作为改进,所述动环组件与贯穿件轴之间还设有贯穿件轴密封圈,所述贯穿件轴密封圈沿贯穿件轴贯穿件轴向方向依次设有贯穿件轴密封圈一、贯穿件轴密封圈二。
作为改进,所述动环座远离动环的一端设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通过弹簧与动环座端部连接。
作为改进,还包括动环防转销、静环防转销,所述动环防转销一端与动环连接,另一端与动环座连接,所述静环防转销一端与静环压盖连接,另一端与静环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动环防转销设置于浮装式动环密封圈一与浮装式动环密封圈二之间。
作为改进,所述静环防转销设置于静环靠近贯穿件轴的一侧。
作为改进,所述动环采用石墨制成,所述动环座采用金属制成。
作为改进,所述静环端面设有不锈钢表面硬化层。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装置在石墨制成的动环与金属制成的动环座之间通过双道密封圈形成浮装式动环组件,静环端面采用不锈钢表面硬化处理,使得本装置密封为完全干运转工况,没有任何润滑介质,在运转时,静环与动环相接触的端面完全干摩擦实现密封作用;本装置结构合理,保证了密封装置的密封性能最佳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贯穿件轴,2、动环座,3、动环,4、浮装式动环密封圈一,5、浮装式动环密封圈二,6、静环,7、静环密封圈一,8、静环密封圈二,9、静环压盖,10、贯穿件轴密封圈一,11、贯穿件轴密封圈二,12、弹簧座,13、弹簧,14、动环防转销,15、静环防转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龙源科能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龙源科能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26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上下料的淬火系统
- 下一篇:利用内容分析的信号还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