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次承托型防盗井盖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02272.1 | 申请日: | 2020-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1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卢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远市鼎兴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14 | 分类号: | E02D29/14;G08B13/19;G08B3/10;G08B25/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李永均 |
| 地址: | 511500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次 承托 防盗 井盖 | ||
1.一种二次承托型防盗井盖,其特征在于:
包括井盖支撑体(100)及井盖本体(200),所述井盖支撑体(100)包括筒体(110)及固定设于所述筒体(110)顶部的承托圈(120),所述井盖本体(200)与所述承托圈(120)形状相适配、且安装于所述承托圈(120)内,所述井盖本体(200)的一侧与所述承托圈(120)枢接、另一侧通过螺栓(300)锁紧;
所述筒体(110)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30),所述通孔(130)绕所述筒体(110)的轴线呈圆周阵列分布,各所述通孔(130)的外侧均安装有导向套筒(400),所述导向套筒(400)沿所述筒体(110)的径向设置、且所述导向套筒(400)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筒体(110)上;各所述导向套筒(400)内均设有支撑杆(500),所述支撑杆(500)沿所述导向套筒(400)滑动、且经所述通孔(130)伸入所述筒体(110)内;各所述支撑杆(500)靠近所述筒体(110)轴线的端部顶面均固定设有凸块(510),所述凸块(510)靠近所述支撑杆(500)中心一侧的侧壁呈弧形凸面、且均设有螺纹,多块所述凸块(510)绕所述筒体(110)的轴线呈带缺口的环形轮廓,多块所述凸块(510)之间通过安装盒(600)进行连接,所述安装盒(600)的底部设有圆形凹槽(610),所述圆形凹槽(610)的槽壁设有螺纹,多块所述凸块(510)之间构成环形轮廓与所述圆形凹槽(610)螺纹连接配合;所述安装盒(600)内设有控制线路板(700),所述控制线路板(700)上安装有ARM处理器(710)、无线WiFi装置(720)、GPS定位模块(730)、蜂鸣器(740),所述安装盒(600)的顶部安装有红外传感器(750),所述红外传感器(750)的探头朝向所述井盖本体(200)设置;所述红外传感器(750)、所述蜂鸣器(740)、所述GPS定位模块(730)、所述无线WiFi装置(720)均与所述ARM处理器(710)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承托型防盗井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套筒(400)的内壁截面为方形结构,所述支撑杆(500)远离所述凸块(510)的一端固定设有导向块(520),所述导向块(520)与所述导向套筒(400)内壁形状相适配,所述支撑杆(500)经所述导向块(520)沿所述导向套筒(400)内壁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承托型防盗井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井盖本体(200)的底面安装有倾角传感器(760),所述倾角传感器(760)与所述ARM处理器(710)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承托型防盗井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井盖本体(200)的底面固定设有挡水环(210),所述倾角传感器(760)、所述红外传感器(750)均位于所述挡水环(120)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承托型防盗井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盒(600)内安装有备用储电池(770),所述备用储电池(770)与所述ARM处理器(710)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承托型防盗井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传感器(750)的探测头顶部罩设有透明罩(800),所述透明罩(800)固定于所述安装盒(600)的顶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承托型防盗井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井盖本体(200)的顶面远离枢接位的一侧凹设有放置腔(220),所述放置腔(220)内安装有提拉把手(23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承托型防盗井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井盖本体(200)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孔(240),所述排水孔(240)位于所述挡水环(210)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远市鼎兴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清远市鼎兴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227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