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调整气嘴开口的接箍式井下节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1358.2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4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席文奎;张崇儒;姜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12 | 分类号: | E21B43/1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盈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24 | 代理人: | 王肖颖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调整 开口 接箍式 井下 节流 装置 | ||
本发明是一种自动调整气嘴开口的接箍式井下节流装置,包括连接投送机构、打捞解封机构、卡定密封机构、坐封自锁机构、过滤节流机构和中心管,所述连接投送机构设置在所述中心管的顶端,所述打捞解封机构设置在所述中心管的上段,所述卡定密封机构套装于托管。所述的一种自动调整气嘴开口的接箍式井下节流装置不会发生咬死油管的现象,也不用提前下入预置工作筒,依靠锁块伸入油管接箍槽间隙卡定,投放时钢丝工作串下砸和上提的冲击力挤压胶筒变形密封,打捞时锁块从油管接箍槽间隙收缩解卡,胶筒回缩解封,实现了井下压力较大时限流,井下压力较小时增大流量的功能,具有下井顺利、坐封方便、密封可靠、无需更换气嘴、便于打捞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气井下节流降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调整气嘴开口的接箍式井下节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高压、高产油气井的增多,气田通常采用调压阀在地面多级降压保温生产,其地面节流以及水合物的形成给气井生产与管理带来许多困难。例如,节流前的井口及部分地面管线仍然会承受高压;开关调压阀对气井生产会产生有害的激动;地面节流降压会引起温度降低,而地面保温加热会浪费许多天然气资源,并且需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气井带液能力相对较低;节流降温生成的水合物对油管、计量孔板、地面管线会造成阻塞和降低设备的热传导等危害,严重影响气井生产,甚至会危及人生与设备的安全。而井下节流工艺的应用正好可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井下节流工艺技术是将天然气的节流降压过程通过井下节流器发生在气井井筒中的一种工艺技术。气井井下节流器是安装在井筒内,依靠锚定机构定位、胶筒密封、气嘴配产来实现气井井下节流技术的一种井下工具。
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穆拉维也夫及克雷洛夫就提出了在自喷井中采用井底节流嘴,但未得到普遍应用,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重新引起开采方面的注意。在国内,井下节流工艺技术已经在四川、长庆、吉林、辽河、青海、中原、新疆、华北、大庆和胜利等多个气田成功使用,有关气井井下节流器的研究和革新也在迅速跟进。
目前市场上的井下节流器大致以座封方式区分,有卡瓦式井下节流器、预置式井下节流器。现今各大油田广泛应用的是卡瓦式井下节流器,通过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表明,该节流器在长期井下工作中,高温高压环境导致卡瓦粘黏于管壁,解卡时阻力极大,因此难以打捞。而预置式井下节流器虽然易打捞,但需要在生产管柱上连接工作筒,施工组织复杂、成本高。
为此,设计一种自动调整气嘴开口的接箍式井下节流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自动调整气嘴开口的接箍式井下节流装置,指通过锁块与油管接箍间隙形成连接配合,实现定位的井下节流装置,包括连接投送机构、打捞解封机构、卡定密封机构、座封自锁机构、过滤节流机构和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上开设有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槽和第三密封槽;
所述连接投送机构设置在所述中心管的顶端,所述连接投送机构包括丢手接头、剪切销钉和提挂管,所述丢手接头由第一连接体、外凸圆环和第二接头体三部分组成,所述第一连接体和所述外凸圆环用于连接钢丝下放工具串,所述提挂管由内孔上段、内孔中段和内孔下段组成,所述丢手接头套装在所述提挂管上,所述第二接头体外圆周位于所述缩颈段处;
所述卡定密封机构套装于所述托管,所述卡定密封机构包括由镍钛合金制成的卡爪、锁块托管、锁块、过度管和胶筒,所述锁块托管套装在托管上,所述卡爪由第一连接部、卡爪本体、和第二连接部组成,所述锁块托管由第一轴向固定端、锁块滑移凹槽、锁块固定部、第二卡爪凹槽和第二轴向固定端组成,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卡爪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座落于所述第二卡爪凹槽,所述卡爪本体在外径方向呈弧形且所述卡爪本体在受压变形后进入所述锁块固定部,所述锁块和所述锁块托管滑动连接,所述锁块由T型凸起和锁块本体组成,所述T型凸起与所述锁块滑移凹槽限位滑动连接,所述锁块本体与所述锁块固定部滑动连接,所述过渡管套装在托管上且所述过渡管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轴向固定端接触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13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机器视觉的布料纹理角度检测方法
- 下一篇:排球发球训练用收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