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化学测试的通用电解池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99017.6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12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项;张勇;朱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28 | 分类号: | G01N27/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孙文彬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化学 测试 通用 电解池 | ||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电解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电化学测试的通用电解池,包括电解槽,电解槽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电解槽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电解槽的底板表面开设有孔一,孔一的下端连通有安装槽一,安装槽一内设有工作电极,工作电极外设有电极夹具,电极夹具固定在底板的下端,底板与电解槽的侧壁邻接处设有排水孔;支撑架上安装有调节螺柱和四根导向柱,导向柱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导向柱的下端顶在底板的上端,调节螺柱的下端通过调节机构连接有辅助电极夹具;本发明可保证目前的电解池进行电化学试验时的工作电极和辅助电极能够实现正对,而且辅助电极的位置以及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可调,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电化学测试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电解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电化学测试的通用电解池。
背景技术
电解池是金属腐蚀电化学测试必需的实验装置。常用的电解池有玻璃杯式、H型玻璃电解池,这类电解池使用方便,但是需要对试样进行封样处理。采用环氧树脂对金属进行封样是电化学测试常用的制样方法。但是,采用树脂制样步骤繁琐,而且树脂和试样之间存在缝隙腐蚀,会影响电化学测试结果。此外,环氧树脂封样的工作电极在电化学测试后,不便进行同一样品后续材料学的分析(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表面形貌,测定腐蚀产物成分和结构等),还需要另外制备样品进行分析,从而导致由于样品不同而带来电化学测试结果和材料学分析结果的不一致。
为了减少上述实验误差,研究者倾向于使用一种箱式一体结构的电解池(周贤良,郭文廷,叶志国等,一种三电极体系电化学测试装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号:201020257142.3),其由箱体,盖板和夹持工作电极的夹具构成。采用上述夹具可以将工作电极固定在盛装电解液箱体的外侧,通过箱体侧壁的孔实现工作电极测试面与溶液接触。采用上述电解池,无需对工作电极进行封样处理即可进行电化学实验。此外,名称为“流动腐蚀介质中的金属腐蚀电化学实验装置”的发明专利(田一梅,刘星飞,郭浩等,申请号:201510018238.1)也采用了相似电解池结构。上述箱式一体结构的电解池能够克服玻璃杯式、H型玻璃电解池缺点,工作电极无需封样操作,电化学测试后也可继续进行后续材料学分析。
采用箱式一体结构电解池进行电化学试验的优点是不仅能够简化实验步骤,更重要的是能够固定工作电极的位置,保证了工作电极的一致性。但是,这样的装置没有考虑辅助电极的位置以及工作电极和辅助电极之间的距离,仅仅是把辅助电极插入溶液中即进行实验。事实上,作为阴极的辅助电极在电化学三电极体系中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尺寸也十分重要。这是因为,首先辅助电极是实现电路导通和发生电化学逆反应时电子转移的载体,其结构和位置会极大影响电化学结果(尤其是辅助电极和工作电极是相同材料时的腐蚀研究)。一般而言,辅助电极应具有大的表面积使得外部所加的极化主要作用于工作电极,且辅助电极的电阻要小不容易被极化。其次,辅助电极一般要正对工作电极,其位置和与工作电极的距离会引起溶液电阻的不同,从而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同。但是,在目前的三电极体系中,辅助电极通常是从电解池的上端开口处直接插入电解液,一方面插入深度不固定,无法保证辅助电极一直正对工作电极,另一方面与工作电极之间的距离不可调,不合适的位置可能导致电化学结果存在较大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化学测试的通用电解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化学测试的通用电解池,包括电解槽,所述电解槽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电解槽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电解槽的底板表面开设有孔一,所述孔一的下端连通有安装槽一,所述安装槽一内设有工作电极,所述工作电极外设有电极夹具,所述电极夹具固定在底板的下端,所述底板与电解槽的侧壁邻接处设有排水孔;所述调节螺柱与支撑架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调节螺柱的下端通过调节机构连接有辅助电极夹具。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调节螺柱和四根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所述导向柱的下端顶在底板的上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90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神经内科用面瘫辅助恢复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低压电工考核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