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循环包装箱及其循环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9015.7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3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周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梅克兰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B65D43/16;B65D25/20;B65D5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循环 包装箱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循环包装箱及其循环使用方法,包括箱体、人脸识别模块、射频指纹模块和射频模块,所述箱体的一侧铰接有箱盖,所述箱盖的下表面安装有电子封签,所述电子封签的上表面安装有摄像头,在本装置使用时,在使用人员对循环包装箱中的物品进行存取货时,使用人员通过人脸识别模块和射频指纹模块配合射频模块对使用人员的人脸数据和指纹数据进行验证,不需要使用人员配合手机进行操作,使取货过程更加简单快速,同时在使用人员手机忘带或手机没电时,便于对物流物品进行存取,为使用人员提供便利,同时通过压板的设置,根据物流物品的大小对物流物品进行挤压固定,便于对物流物品进行防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循环包装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循环包装箱及其循环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锁最主要的应用是在海关,主要是主动式电子闭锁系统。电子闭锁系统由监控中心服务器、道口监控机、射频读写器(包括道口读写器和手持读写器)、电子闭锁四部分组成。包装箱主要是为了便于运输装卸和仓贮,一般用木箱和瓦楞实木托盘,在物流中一般使用一次性纸箱,对环保十分不利。
现有的基于物联网的循环包装箱,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循环包装箱中的物品进行存取货时,一般需要携带手机,配合手机的NFC和手机验证码进行使用,对于使用人员忘记携带手机或手机没电时,不利于对物流物品进行存取,十分不利于使用人员进行使用,并且不便于根据物流物品的大小对物流物品进行固定,降低对物流物品的防护效果,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循环包装箱及其循环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循环包装箱及其循环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循环包装箱,包括箱体、人脸识别模块、射频指纹模块和射频模块,所述箱体的一侧铰接有箱盖,所述箱盖的下表面安装有电子封签,所述电子封签的上表面安装有摄像头,所述电子封签的上表面安装有显示屏,所述电子封签的上表面安装有射频指纹模块,所述射频模块包括存储数据单元、验证数据单元、警报单元及控制单元,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由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摄像头组成,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和所述射频指纹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均通过导线与所述射频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箱体的内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相邻的一侧焊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两个通槽,两个所述通槽的内侧壁与两个所述滑块相邻的一侧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
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用于识别使用人员的人脸信息;
所述射频指纹模块,用于识别使用人员的指纹信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子封签的内部安装有无源电子锁,所述箱体的内侧壁开设有锁槽,所述射频模块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所述无源电子锁的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子封签的后表面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所述无源电子锁、所述人脸识别模块、所述射频指纹模块和所述射频模块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箱盖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箱盖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箱盖的上表面铰接有盖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箱盖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盖板的外侧壁粘接有橡胶圈,所述卡槽的内侧壁开设有弧形槽。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循环包装箱的循环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需要输送的物品进行存放;
S2、在对本装置上锁时,判断使用人员的人脸数据和指纹数据,对本装置进行上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梅克兰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梅克兰循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90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