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泥裂解装置及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98860.2 | 申请日: | 2020-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61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孚凤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G1/00 | 分类号: | C10G1/00;C02F11/10;C02F101/32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洪玲 |
| 地址: | 246000 安徽省安庆***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泥 裂解 装置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泥裂解装置及工艺,装置包括裂解釜,裂解釜设有油泥进口、出气口、灰渣出口和进气口,进气口连接有燃烧器,裂解釜内设有多个温度传感器,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工艺步骤包括:在开始裂解后关闭燃烧器的燃气供给,将空气直接导入裂解釜内,利用油泥自身裂解产生的有机气体燃烧,以提供裂解所需热量,并根据裂解釜内的实时温度,控制空气的供给量,使裂解釜内温度控制在预设标准值。本发明可实现油泥的连续裂解,提高了裂解效率以及产量,降低了能耗;更为重要的是,本发明利用裂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气体燃烧,实现自身给热,并通过严格控制空气供给量,调节内部燃烧的充分性,从而达到控制裂解温度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泥裂解装置及工艺。
背景技术
油泥,主要产生于原油钻探开采过程、石油加工过程的浮渣、石化厂油罐罐底、油轮的仓底等环境,其成分主要包括5-60%水、5-70%油(沥青、胶质等)以及10-40%泥。油泥中因含有油成分,具有相当的可回收利用价值。
目前,油泥均采用裂解的处理方式,主要步骤包括蒸馏脱水(使水以及轻油蒸发成气体排出)和加热裂解(380-550℃,使蒸馏后剩下泥渣油裂解,产生不凝气、油和炭),处理的设备为回转式裂解炉,炉体设多个燃烧器,先往炉内装油泥,直接加热,随着炉内温度的升高,先后进行水蒸发、油蒸发、油裂解的过程,裂解完成后关闭燃烧器,待炉内温度降低至60℃以下后,打开排渣口将裂解燃烧形成的灰渣(含油量低于3‰)排出,并且还要打开人孔,人进入炉内清理炉壁的结焦,清理完成后再次装入油泥,进行下一次的处理。该处理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属于间歇式处理方式,无法实现连续生产,导致效率低、产量低;(2)炉内冷热不断交替,且温差大,导致能耗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泥裂解装置及工艺,其解决了目前油泥裂解处理方式效率低、产量低以及能耗高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油泥裂解装置,包括裂解釜,所述裂解釜的顶部设有油泥进口和出气口,裂解釜的底部设有灰渣出口和进气口,
所述进气口连接有燃烧器,所述燃烧器上设有带电动阀的空气供给口和燃气供给口,裂解釜内设有多个温度传感器;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空气供给口和燃气供给口的电动阀控制端连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
用于检测裂解釜内裂解段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
以及用于检测裂解釜内出气口气体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裂解釜内设有若干块折流板,所述折流板分为A板和B板,所述A板在其圆周外圈留有流通口,所述B板在其圆周中心留有流通口,且A板和B板交替布设。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裂解釜顶部设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安装有与折流板数目相同的刮板,刮板一一对应位于折流板上端面,且位于所述A板上端面的刮板设置为转动产生离心推力,位于所述B板上端面的刮板设置为转动产生向心推力。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油泥进口处设有锁气定量给料机。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油水分离器,且在该管道上设有冷凝器。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裂解釜的外部包裹有保温套。
一种油泥裂解工艺,步骤包括
步骤一、向燃烧器提供空气和燃气以进行燃烧,将燃烧产生的热气由进气口导入裂解釜内,进行预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孚凤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孚凤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88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