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远程地理信息数据采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8682.3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0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洪超;高云广;杨富民;吴旭轶;赵华刚;于晓东;陈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华刚 |
主分类号: | H05K7/14 | 分类号: | H05K7/14;F16F15/067;H05K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4 | 代理人: | 陈永虔 |
地址: | 257091 山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远程 地理信息 数据 采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远程地理信息数据采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位于第一隔板的正上方,所述第二隔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弹簧,多个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板,所述箱体的内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弹簧,多个所述第一弹簧远离箱体内壁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板,所述第一缓冲板与第二缓冲板之间设置有数据采集仪,所述箱体的顶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开关板。本发明便于对数据采集仪进行防护,避免在不平坦的路面产生碰撞,并方便对三脚架进行收纳和调节,以保证使数据采集仪能够平稳的放置在三脚架上,使采集数据更加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远程地理信息数据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位置与地理信息,一个单纯的经纬度坐标只有置于特定的地理信息中,代表为某个地点、标志、方位后,才会被用户认识和理解,用户在通过相关技术获取到位置信息之后,还需要了解所处的地理环境,查询和分析环境信息,从而为用户活动提供信息支持与服务。
现有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装置大多用于地理环境恶劣的地方,环境恶劣,对装置有一定的使用影响,且地理采集装置先通过卡槽与三脚架进行连接,然后将三脚架与地面之间固定后就直接进行信息采集,而在采集的过程因为大部分采集的地方都有凹凸不平的底面,会导致采集信息不精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远程地理信息数据采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远程地理信息数据采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位于第一隔板的正上方,所述第二隔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弹簧,多个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板,所述箱体的内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弹簧,多个所述第一弹簧远离箱体内壁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板,所述第一缓冲板与第二缓冲板之间设置有数据采集仪,所述箱体的顶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开关板,所述开关板的顶端固定连接与太阳能板,所述箱体的内底壁分别设置有蓄电池和远程控制箱,所述第一隔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三脚架,所述三脚架包括支撑板、三个支撑筒、三个活动杆、三个螺纹杆和三个底座,三个所述支撑筒分别与支撑板转动连接,三个所述活动杆分别位于三个所述支撑筒的内部,三个所述螺纹杆分别与三个活动杆的底端螺纹转动连接,三个所述活动杆分别与三个底座固定连接,三个所述活动杆的内部分别开设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卡块固定连接,三个所述支撑筒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卡块远离第三弹簧的一端穿过固定孔延伸至支撑筒的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缓冲板靠近数据采集仪的一端设置有海绵垫。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太阳能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四个万向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箱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背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箱体的侧壁开设有开关门。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箱体、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开关板的设置,可在需要移动时,将数据采集仪装入箱体内部进行保护,并可以进行减震避免道路不平,仪器产生磕碰。
2、通过支撑筒、活动杆、螺纹杆、第三弹簧、卡块的设置,方便对三脚架进行收纳,并便于对其通过螺纹杆进行调整,使数据采集仪能够平稳的放置在三脚架上,使采集数据更加准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华刚,未经赵华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86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