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轨底伤损识别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97585.2 | 申请日: | 2020-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58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申涛;赵钦君;徐勤华;徐元;王立果;马千福;张万舟;吕关仁;卢海强;李跃远;张保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工务段;山东麦港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9/06 | 分类号: | G01N29/06;G01N29/44;G06F18/241;G06N3/044;G06N3/08;B61K9/10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董雪 |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循环 神经网络 伤损 识别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轨底伤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测区段的超声波探伤数据,将所述数据转换为具有时序特征的数字序列;将所述数字序列输入到训练好的RNN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输出是否具有伤损及伤损的位置信息;
其中,对于RNN循环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过程包括:
获取设定数量的带有轨底伤损和其他回波样本的B显数据,构建原始数据集;
对原始数据集中的B显数据进行通道预处理,从预处理后的数据集中分别截取若干正负样本,形成样本集,并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从预处理后的数据集中分别截取若干正负样本,形成样本集,具体过程包括:
截取一个完整伤损回波作为一个正样本,截取一个完整的正常回波作为负样本,总计截取设定数量的正负样本,形成样本集;
将所述样本集转换为具有时序特征的数字序列,对样本集中的正负样本进行标记;利用标记后的样本集对RNN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将所述样本集转换为具有时序特征的数字序列,具体过程包括:
对B显数据进行解压、还原和恢复,将B显数据处理成按脉冲时序分布的数字稀疏矩阵,并以16进制的数字序列进行存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轨底伤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原始数据集中的B显数据进行通道预处理,具体过程包括:
在获取超声波探伤车采集的B显数据后,只提取其中探测轨底伤损的通道的B显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轨底伤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截取正负样本过程中,过滤掉数据文件中空白数据片段,并通过人工打乱使得样本分布均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轨底伤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样本集中的正负样本进行标记,具体过程包括:
使用颜色标记法对样本集中的正负样本进行标记,以区分轨底伤损和正常回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轨底伤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NN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包括两层深度循环神经网络,使用LSTM作为循环神经网络的基本单元,并对输入的词向量和LSTM进行随机失活;对深度循环神经网络最后节点的输出做逻辑回归,通过sigmoid函数使结果落到0-1之间,0代表正常,1代表含有伤损。
6.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轨底伤损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探伤数据解析模块:用于获取待测区段的超声波探伤数据,将所述数据转换为具有时序特征的数字序列;
伤损数据检测模块:用于将所述数字序列输入到训练好的RNN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输出是否具有伤损及伤损的位置信息;
其中,对于RNN循环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过程包括:
获取设定数量的带有轨底伤损和其他回波样本的B显数据,构建原始数据集;
对原始数据集中的B显数据进行通道预处理,从预处理后的数据集中分别截取若干正负样本,形成样本集,并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从预处理后的数据集中分别截取若干正负样本,形成样本集,具体过程包括:
截取一个完整伤损回波作为一个正样本,截取一个完整的正常回波作为负样本,总计截取设定数量的正负样本,形成样本集;
将所述样本集转换为具有时序特征的数字序列,对样本集中的正负样本进行标记;利用标记后的样本集对RNN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将所述样本集转换为具有时序特征的数字序列,具体过程包括:
对B显数据进行解压、还原和恢复,将B显数据处理成按脉冲时序分布的数字稀疏矩阵,并以16进制的数字序列进行存储。
7.一种终端设备,其包括处理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处理器用于实现各指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多条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轨底伤损识别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多条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适于由终端设备的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轨底伤损识别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工务段;山东麦港数据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大学;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工务段;山东麦港数据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758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