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墙体裂缝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4719.5 | 申请日: | 2020-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2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卫民;马跃;张争;王华;胡高峰;乔朋威;李金树;肖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住总第一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4 | 分类号: | E04B2/84;E04G21/24;C04B40/02;G06F30/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墙体 裂缝 控制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墙体裂缝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信息;S2、构建模型族库,利用Revit软件建立墙体的BIM墙体标准参数化模型族库;S3、BIM墙体三维模型的建立,BIM墙体三维模型包括制作构造钢筋、浇筑模板、对拉螺栓、混凝土结构层、结构钢筋网;S4、排布优化,通过BIM模型模拟视图逐层检查结构钢筋网排布情况;S5、仿真分析设计,将Revit建立的BIM建筑物信息模型导入Navisworks软件进行实时漫游;S6、生成材料清单,运用BIM软件明细表功能统计墙体结构各层所需材料量,生成材料清单,确定现场施工方案;S7、工艺交底,通过3Dmax或Navisworks软件制作的动画短片,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可视化的施工工艺交底,全方位指导施工。本申请具有减少墙体产生裂缝的可能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墙体裂缝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混凝土材料抗压强度高,抗拉强度却很低,特别是用于泵送的混凝土,其骨料直径小,塌落度大,本身更易出现收缩和温度应力导致的裂缝。现浇混凝土结构墙体在正常使用前,即在施工期间经常产生裂缝,此时,墙体结构通常尚未承受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全部荷载,这种裂缝多因间接作用,如非荷载变形(收缩、温度等因素)引起。墙体裂缝是一种常见的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它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和使用功能要求,还会破坏墙体的整体性,影响结构安全,甚至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墙体产生裂缝的可能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墙体裂缝控制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墙体裂缝控制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墙体裂缝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信息,采集建筑物墙体GIS数据信息;
S2、构建模型族库,利用Revit软件建立墙体的BIM墙体标准参数化模型族库;
S3、BIM墙体三维模型的建立,BIM墙体三维模型包括制作构造钢筋、浇筑模板、对拉螺栓、混凝土结构层、结构钢筋网,通过安装结构快速化建模插件拾取建筑物外墙边界线对墙体结构进行加固设计,建立结构钢筋网加固墙体结构BIM三维模型;
S4、排布优化,通过BIM模型模拟视图逐层检查结构钢筋网排布情况,并遵循“小直径、小间距”有利抗裂的原则进行钢筋的排布优化;
S5、仿真分析设计,将Revit建立的BIM建筑物信息模型导入Navisworks软件进行实时漫游、尺寸分析和四维施工模拟,并进一步优化;
S6、生成材料清单,运用BIM软件明细表功能统计墙体结构各层所需材料量,生成材料清单,确定现场施工方案;
S7、工艺交底,通过3Dmax或Navisworks软件制作的动画短片,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可视化的施工工艺交底,全方位指导施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BIM技术建立施工模型,可根据不同的现场施工环境进行墙体结构的施工模拟,并通过安装结构快速化建模插件拾取建筑物外墙边界线对墙体结构进行加固设计;通过仿真分析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确定墙体结构各层所需材料量进行统计,从而实现可根据施工部位细化作业所需材料量,避免浪费,同时利用BIM技术全方位指导施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同时通过结构钢丝网层来进一步增强墙体整体的强度和刚度,通过施工过程前的多项优化措施,减少墙体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的可能性。
优选的,步骤S3中,结构钢筋网为带肋钢筋,直径可根据施工需要在6-10mm范围内变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强结构钢筋网的整体强度,并根据现场施工情况进行钢筋直径的选择。
优选的,还包括以下步骤:
S8、构造钢筋直径和数量的选择,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住总第一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住总第一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47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