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电池电极分拣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3232.5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4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兰慧;丁建军;齐卉;孙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B07C5/342 | 分类号: | B07C5/342;B07C5/36;B07C5/02;G01N21/73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丁倩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电极 分拣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电极分拣回收装置,包括电极传送轨道、第一激光器、光电探测器、激光控制器、第二激光器、第三激光器、光路调整装置、光谱产生装置以及处理装置,第一激光器用于发出第一激光并照射待分拣电极,光电探测器用于产生触发信号;激光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触发信号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激光器用于发出第二激光;第三激光器用于发出第三激光;光路调整装置用于合成合束激光脉冲后聚焦辐照至待分拣电极的表面;光谱产生装置用于产生所述等离子可见光信号的光谱;处理装置用于判断出所述待分拣电极的类型。本发明可快速对锂电池的正负电极进行分拣,并且对材料损伤较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电池电极分拣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本身所具有工作电压高、无记忆效应、自放电小等诸多优点,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摄像机等便携式设备中。锂离子电池内层主要由正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隔膜材料等组成。其中正极活性物质多为钴酸锂、镍酸锂、锰酸锂等,负极活性材料多为嵌入金属锂的石墨、硬碳、软碳等。正负极活性材料通过粘结剂涂布在铝箔或铜箔集流体上组成电极。通常废旧锂离子电池中钴、锂、镍的比例分别为5%~15%、2%~7%、0.5%~2%,这些金属都是一次资源。除此之外,废旧锂电池中还含有铜、铝、铁等金属元素,都可以回收再利用。
目前锂离子电池回收主要包括电池外壳拆解回收、正负电极材料回收、电解液及隔膜回收。其中正负电极材料回收中正电极和负电极材料回收工艺不同,需单独进行正电极活性材料回收和负电极活性材料回收。常见的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在铝箔集流体上,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在铜箔集流体上。实际的废旧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回收时,电池外壳拆解后往往无法直接区分正负极材料,因此无法快速对正负电极分拣以进行后续的活性材料回收流程,直接影响大批量锂离子电池回收工艺的效率。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电极分拣回收装置,可快速对锂电池的正负电极进行分拣,并且对材料损伤较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电池电极分拣回收装置,包括:
电极传送轨道,用于传送待分拣电极;
第一激光器,设置于所述电极传送轨道的一侧,用于发出第一激光并照射所述待分拣电极;
光电探测器,设置于所述电极传送轨道的一侧,用于在所述第一激光照射所述待分拣电极时产生触发信号;
激光控制器,与所述光电探测器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触发信号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
第二激光器,与所述激光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发出第二激光;
第三激光器,与所述激光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发出第三激光;
光路调整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激光和第三激光的光路出口处,用于将第二激光和第三激光反射并合成合束激光脉冲后聚焦辐照至所述待分拣电极的表面,以使待分拣电极产生等离子体可见光信号;
光谱产生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极传送轨道的一侧,用于采集等离子体可见光信号并产生所述等离子可见光信号的光谱;
处理装置,与所述光谱产生装置电连接,用于分析所述等离子可见光信号的光谱,以判断出所述待分拣电极的类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汉大学,未经江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32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