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92665.9 | 申请日: | 2020-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89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杰;吕亚楠;孙新要;刘卫兵;刘洋;郭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洋 |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 |
| 代理公司: | 重庆上义众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5 | 代理人: | 孙人鹏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利工程 生态 护坡 保护 支撑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包括安装排板、连接杆架和增长板,所述安装排板包括主板和辅助架,所述辅助架设置在主板上端面的头部,且辅助架与主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架安装在主板的头部,且连接杆架与主板转动连接,所述增长板设置在主板的头部,且增长板与主板固定连接,方便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生态护坡的长度和倾斜角度来选择合适数量的支撑结构来使用,在实际安装的时候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在安装排板的前端安装依次安装一个或者多个增长板来使用,将增长板通过螺栓来稳定的通过连接板来与网板进行固定,然后将安装好的网板水平插入到生态护坡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护坡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护坡的设计首先应满足岸坡稳定的要求。岸坡的不稳定性因素主要有:由于岸坡面逐步冲刷引起的不稳定、由于表层土滑动破坏引起的不稳定、由于深层土滑动引起的不稳定,因此应对影响岸坡稳定的水力参数和土工技术参数进行研究,从而实现对护坡的水力稳定性设计。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现有的生态护坡结构简单,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大多采用泥土与石块进行堆砌进行固定使用,这样的方式整体性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在实际的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分解的情况,而且传统的生态护坡结构导流性能较差,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渗透到山体内部,造成水土松软的情况,而且传统的生态护坡的安装方式会导致拆卸的时候非常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旨在改善现有的生态护坡结构简单,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大多采用泥土与石块进行堆砌进行固定使用,这样的方式整体性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在实际的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分解的情况,而且传统的生态护坡结构导流性能较差,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渗透到山体内部,造成水土松软的情况,而且传统的生态护坡的安装方式会导致拆卸的时候非常繁琐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包括安装排板、连接杆架和增长板,所述安装排板包括主板和辅助架,所述辅助架设置在主板上端面的头部,且辅助架与主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架安装在主板的头部,且连接杆架与主板转动连接,所述增长板设置在主板的头部,且增长板与主板固定连接,解决了现有的生态护坡结构简单,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大多采用泥土与石块进行堆砌进行固定使用,这样的方式整体性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在实际的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分解的情况,而且传统的生态护坡结构导流性能较差,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渗透到山体内部,造成水土松软的情况,而且传统的生态护坡的安装方式会导致拆卸的时候非常繁琐的问题,通过对安装排板的结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稳定的通过主板来配合安装连接杆架和增长板来使用,同时通过对辅助架的设置来保证设备可以更好的进行导流和安装外网来使用,通过对连接杆架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稳定的将主板之间稳定的连接起来,保证各个支板可以具有稳定支撑效果,通过对增长板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来稳定的对主板进行延长,保证在不同使用环境中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主板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均匀的设置在主板上端面,且连接孔为贯穿孔,通过对连接孔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通过螺栓来固定主板,也可以保证辅助架在主板上的稳定安装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架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倾斜设置在底板的头部,且侧板与底板一体成形,通过对辅助架的结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稳定的通过底板来安装在主板上使用,同时通过对侧板的设置来保证设备可以稳定的进行导向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洋,未经刘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26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