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联网智能燃气表双速光电采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91964.0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1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邵泽华;向海堂;陈君涛;魏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5/075 | 分类号: | G01F15/075;G01F15/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刘军 |
地址: | 610199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网 智能 燃气 表双速 光电 采样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联网智能燃气表双速光电采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P1、燃气带动编码盘转动;P2、主脉冲信号:光敏二极管PD1能接收到发光二极管LED1的光线,发光二极管LED1导通;P3、副脉冲信号:光敏二极管PD2不能接收到发光二极管LED2的光线,发光二极管LED2断开,三极管Q2断开,GPI‑2接口处接收到的信号为高电平,光敏二极管PD2能接收到发光二极管LED2的光线,发光二极管LED2导通,为三极管Q2基极提供电压,三极管Q2导通,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为低电压;P4、外圈与内圈的分度比为6:1。通过编码盘具有两种分度值,以快速脉冲信号的计数值作为计量单元的输入信号值,快速脉冲的分辨率较高,满足测试模式下显示分辨率高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智能燃气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物联网智能燃气表双速光电采样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信息化、智能化以及科技化水平的提升,智能计量技术在燃气表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天然气的使用在现代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城市管道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燃气表的应用也深入到千家万户,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针对燃气公司对燃气表监控和燃气用量大数据分析的需要,伴随着智能云服务、物联网产业和技术的逐步发展,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燃气表的运用也越来越多。
燃气表的采样计数目前以干簧管、霍尔开关传感器、光电编码器为主,干簧管、霍尔开关、光电编码器均属于磁性元件,在外部强磁场干扰的情况下会有计量失效的情况发生。
传统燃气表以机械显示为主显示器,电子计数器为辅助显示器。这种机械、电子显示器双重显示不但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也给用户带来巨大的困扰,比如一般燃气表上会有如下标识“电子显示和机械显示不一致时,以机械显示为准。”如果是非燃气计量行业的从业人员,很难理解这种标识的含义。
传统智能膜式燃气表电子计数器是基于对机械计数器的机电转换而来,电子计数器的精确度依赖于机械计数器,就民用表而言,电子显示的分辨率为10L,燃气表的物联网化、信息化要求必然需要电子计数器(显示器)实现较高的精确度和分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物联网智能燃气表双速光电采样方法,通过编码盘具有两种分度值,以快速脉冲信号的计数值作为计量单元的输入信号值,快速脉冲的分辨率较高,满足测试模式下显示分辨率高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物联网智能燃气表双速光电采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P1、燃气带动编码盘转动;
P2、主脉冲信号:内圈随编码盘旋转时,当内圈切断发光二极管LED1发射端和光敏二极管PD1接收端之间的通路,内圈切断通路时,光敏二极管PD1不能接收到发光二极管LED1的光线,发光二极管LED1断开,三极管Q1的基极没有电压,三极管Q1断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为高电压, GPI-1接口处接收到的信号为高电平,内圈未切断通路时,光敏二极管PD1能接收到发光二极管LED1的光线,发光二极管LED1导通,为三极管Q1的基极提供电压,三极管Q1导通,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为低电压, MCU控制器通过GPI-1接口处接收到的信号为低电平;
P3、副脉冲信号:在步骤P2的同时,外圈随编码盘旋转切断发光二极管LED2发射端和光敏二极管PD2接收端之间的通路,外圈切断通路时,光敏二极管PD2不能接收到发光二极管LED2的光线,发光二极管LED2断开,三极管Q2的基极没有电压,三极管Q2断开,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为高电压, GPI-2接口处接收到的信号为高电平,外圈未切断通路时,光敏二极管PD2能接收到发光二极管LED2的光线,发光二极管LED2导通,为三极管Q2基极提供电压,三极管Q2导通,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为低电压, MCU控制器通过GPI-2接口处接收到的信号为低电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19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