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88614.9 | 申请日: | 202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9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勇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1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8 | 代理人: | 张勋 |
地址: | 561000 贵州省安顺市镇***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烧伤 烫伤 中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重要领域,该中药以龙血树、茜草、白芨、白茅根、大蓟、透明草等具有凉血止血作用的中草药为主,快速压制烧烫伤。配合当归、丹参、益母草、泽兰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草药,促进患处的血液流通,肌肤再生,避免留疤。再以葛根、青皮等从中调和,使各中药成分的药效可以充分发挥,协调增效。该中药对于烧伤、烫伤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并且其见效快、不留疤、纯天然不含添加剂,使用更放心。该中药在制备过程中,以捣碎的透明草作为药物的载体,在白酒的浸润下,将从药材提取的有效成分分散于透明草的纤维结构中,在进行外敷时,不仅可以提高中药的附着力,并且对于药效的长久保持有积极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烧伤是受火焰烧灼、热水烫、化学物品及放射性物质侵害皮肤所致疾病。中医认为,本病皆因火毒之邪,外伤皮内,甚者热邪入里,火毒攻心,耗气伤阴,使气阴两伤,阴阳失调,脉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热伤营血,阴液被耗,肤失濡养,故见本病。由于烧烫伤使正常皮肤抗菌天然屏障防御功能遭到破坏,导致烧伤创面越广越深,则并发感染的可能越大越重,因此应重视新创面的处理。
现有治疗烧烫伤技术中,大多仍采用麻醉、激素、抗生素、物理干燥及植皮等西医手段,容易引起神经水肿,继发感染、脱水、排异反应(异体植皮时)及体内微生物群失调等不良反应。相比于西医来说,中医常采用中药外敷的形式,药效的作用更加温和,很少产生不良反应。但是,温和的同时,也存在着见效慢的问题。此外,为了解决中药的混合、附着问题,通常会在中药中加入一些人工辅料,譬如增稠剂、黏合剂等,这些成分对于人体是否会产生影响,对药效的发挥是否会造成阻碍很难有定论。因此,发展一种纯天然、见效快的中药用于治疗烧伤、烫伤十分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其成分配比科学合理,对于烧伤、烫伤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并且其见效快、不留疤、纯天然不含添加剂,使用更放心。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可以实现上述中药产品的快速高效生产。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按照重量份数计,其原料包括:
龙血树25~100份,透明草20~40份,茜草20~40份,白芨10~25份,白茅根30~80份,大蓟30~60份,当归30~60份,丹参20~40份,益母草10~30份,泽兰15~30份,葛根30~60份,以及青皮15~50份。
一种上述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将龙血树,茜草,白芨,白茅根,大蓟,当归,丹参,益母草,泽兰,葛根,以及青皮清洗后粉碎,并混合得到煎熬料;
将煎熬料加水煎熬至粘稠状,滤除固体残渣,得到粘稠液;
将新鲜的透明草捣碎,与粘稠液,以及白酒混合均匀。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其以龙血树、茜草、白芨、白茅根、大蓟、透明草等具有凉血止血作用的中草药为主,快速压制烧烫伤。配合当归、丹参、益母草、泽兰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草药,促进患处的血液流通,肌肤再生,避免留疤。再以葛根、青皮等从中调和,使各中药成分的药效可以充分发挥,协调增效。该中药对于烧伤、烫伤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并且其见效快、不留疤、纯天然不含添加剂,使用更放心。该中药在制备过程中,以捣碎的透明草作为药物的载体,在白酒的浸润下,将从药材提取的有效成分分散于透明草的纤维结构中,在进行外敷时,不仅可以提高中药的附着力,并且对于药效的长久保持有积极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勇,未经张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86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