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PCB缺陷检测系统进行缺陷定位和可视化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88543.2 | 申请日: | 2020-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8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东;王华龙;李泽辉;孙传碑;宋秋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佛山市广工大数控装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11/20;G06F40/18 |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马盼 |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pcb 缺陷 检测 系统 进行 定位 可视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PCB缺陷检测系统进行缺陷定位和可视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01:将PCB裸板放入PCB缺陷检测系统中,并启动PCB缺陷检测系统进行加载仿真,获取PCB裸板图像;S02:为所述PCB缺陷检测系统创建图形用户界面;S03:在PCB缺陷检测系统中建立与PCB裸板相匹配的语言规则;S04:将PCB裸板图像均匀划分为x个m×n的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与标准电路板进行逻辑异或运算,并输出计算结果至可视化表格中;S05:根据可视化表格中代表缺陷的输出结果绘制缺陷趋势图;S06:根据所述缺陷趋势图进行缺陷分析。本发明利用Excel VBA宏程序不仅实现了智能化PCB缺陷检测和定位,还提供了可视化结果,进而提高缺陷检测和修复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PCB缺陷检测系统进行缺陷定位和可视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线路板)简称印制板,是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之一。几乎每种电子设备,小到电子手表、计算器,大到计算机,通讯电子设备,军用武器系统,只要有集成电路等电子元器件,为了它们之间的电气互连,都要使用印制板。在较大型的电子产品研究过程中,最基本的成功因素是该产品的印制板的设计、文件编制和制造。印制板的设计和制造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产品的质量和成本,甚至导致商业竞争的成败。PCB裸板指的是PCB板上还没有安装和连接器件时的PCB板;PCB裸板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安装和连接器件之后产品的质量。考虑到PCB板制造行业的目标是生产100%合格质量的产品,一般来说,PCB的视觉检查能最大降低制作成本。然而,生产零缺陷或完整性问题在生产无缺陷PCB方面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事实上,没有任何生产体系能够达到如此不切实际的目标,并且到目前为止,PCB设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从统计的角度来看,随着PCB内部元件数量的增加,缺陷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因此,对于PCB裸板的缺陷检测已经成为PCB生成工艺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缺陷检测工艺中,传统的检测采用人工检测方法,容易漏检、检测速度慢、检测时间长、成本高,已经逐渐不能够满足生产需要。为PCB板的缺陷检测和定位设计并创建一个智能视觉检测系统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需求,而是PCB电子工业的必须。在现有的只能视觉检测系统进行缺陷检测的时候,并不能将检测结果以可视化形势呈现出来,工作人员在进行PCB裸板修复和返工的时候不能直接明了地获取缺陷位置,进而使得缺陷检测之后的修复返工变得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利用PCB缺陷检测系统进行缺陷定位和可视化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PCB缺陷检测系统进行缺陷定位和可视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将PCB裸板放入PCB缺陷检测系统中,并启动PCB缺陷检测系统进行加载仿真,获取PCB裸板图像;
S02:为所述PCB缺陷检测系统创建图形用户界面;
S03:在PCB缺陷检测系统中建立与PCB裸板相匹配的语言规则;
S04:将PCB裸板图像均匀划分为x个m×n的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与标准电路板进行逻辑异或运算,并输出计算结果至可视化表格中;所述标准电路板为与PCB裸板相同且无缺陷的标准电路板;x、m和n均为大于0的整数;
S05:根据可视化表格中代表缺陷的输出结果绘制缺陷趋势图;
S06:根据所述缺陷趋势图进行缺陷分析。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02中图形用户界面包括加载待测PCB图像按钮、待测PCB图像缺陷检测按钮和设置默认状态按钮。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02中利用数据库标准工作表来存储操作人员的姓名和操作日期,并将所述数据库标准工作表显示在图形用户界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佛山市广工大数控装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佛山市广工大数控装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85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传感器的设计方法、智能设备
 - 下一篇:连续纤维短流程在线模压成型工艺
 





